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未病学说与血管健康维护

疾病前状态,但无病可辨,缺乏有效的措施预防其进展,而中医认为虽无“病”但有“证”,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并有丰富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方法[3]。

  综合祖国医学对于血管疾病的“未病状态”认识,大多认为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多与痰、瘀有关,本虚多与肝肾阴亏、心脾气虚、脾肾阳虚等正气不足有关。针对正与邪的不同,采用相应的中药、针灸、推拿以及导引、药膳等方法,使机体阴阳归于平衡,邪去正安,则可防止血管疾病发生。目前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所设计的“9种中医基本体质量表”[4]以及由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设计的“六经辨体量表”可作为亚健康的辨证和体质分类的参考,对于血管未病状态也适用。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疾病的预防中作用显著。《灵枢·逆顺》中:“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即强调针刺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后世提出了很多针、灸治未病的方法。《太平圣惠方》云:“未中风一两月前或三五月前……便须灸三里穴与绝骨穴”,论述了中风的针灸预防。《针灸聚英》提出“无病而先针灸曰逆”,后世把针灸治未病称为“逆针灸”。在应用针灸的临床实践中,针灸对于血管亚健康引起的眩晕、健忘、胸闷等症状干预效果明显,而且有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消除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进程。

  2.6 不可忽视疾病发生后的“治未病”工作血管疾病发生后,还要做好二级预防(防事件、防复发),即“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需要更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更加严格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结构、戒烟戒酒等)改变。目前医学界对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血栓素合成抑制剂阿司匹林、ADP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及新型的膜原拮抗剂)已达成共识,这二类药物有保护内皮功能,防止事件(传变),防止复发的作用。

  中药的丹参、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兼有以上二类西药的作用,并且相对而言,副作用较少,可在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使用,但目前中药应用的组方、剂量、疗程等尚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希望治未病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总之,“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瘥后调摄,防止复发”[1],未病学的精髓可用这四句话概括。对于血管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也必须以这4个原则为纲领,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将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降低下来。

【参考文献】
   [1] 孙 涛,王天芳,武留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36.

  [2] Daniels SR,Arnett DK,Eckel RH,et al.Overweigh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athophysiology,Consequences,Precention,and Treatment[J].Circulation,2005,111:1999.

  [3] 朱明军,王永霞.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分析[J].河南中医,2005,25(3):15.

  [4] 王 琦,董 静,吴宏东,等.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实践健康促进[J].中医药通报,2006, 5(4):2.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精华择要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全国
    第九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大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纪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
    两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浅论小儿脾胃学说的发展源流
    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
    脊柱关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异
     型糖尿病家族聚集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1977 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
    北京市西城区1977 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