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对 金匮要略 中 脾不主时 思想的初步探讨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要有所突破、创新,必须对传统中医药学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学术解读,对学术内涵取得共识的基本概念、理论,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内涵的探索。该文章即从经典《金匮要略》出发,力求在“脾不主时”学术解读的基础上对其科学内涵进行探索。

【关键词】  脾不主时; 金匮要略; 学术解读

“脾不主时”,时,四时也(许慎·说文解字)。主,灯中火主也,谓象而照明一室,引申为臣主、宾主之主(许慎·说文解字)。《内经》建立的时间医学思想体系认为,人体脏腑功能随季节而递相旺衰,而“主”在此即五脏在各自对应的季节上功能特别旺盛之意。“脾不主时”非不主时,而主四时。因此,“脾不主时”应理解为,在人正常生理中,脾应不分季节,在四时中都要保持充足旺盛的功能。

  《金匮要略》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元真如何通畅?“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四季旺盛是四脏四时旺盛的根本。脾胃有病,运化失常,气血精微化生不足,各内脏器官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功能就会低下。正气充足,则体健少病,即使患病,也有抗邪能力,病易祛除。若脾胃功能受损则正气不足,为外邪的入侵及内邪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故东垣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金匮要略》以《内经》提出的“脾不主时”为指导成病因观,立治法治则,究方药配伍,重疾病调理,蕴藏巨大的临床治疗价值,实现了内经经典理论“脾不主时”从理论到临床运用的飞跃,佐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现代研究脾胃与防卫、免疫、保健、护理的关系提供资料和依据,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脾不主时”的理论渊源

  春夏秋冬为肝心肺肾所主,而脾属土,位于中央,灌溉四旁。脾为孤脏(素问·玉机真藏论),无四时相配,与它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及其在脏腑中的重要地位是不相配的。关于五脏与季节的联系,《内经》有很多描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应肝,夏三月应心,秋三月应肺,冬三月应肾”,无脾与四季联系。《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肝,夏心,秋肺,冬肾”“脾者土也,孤注以灌四旁者也”五脏只和四季联系,无长夏。《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五脏和五行联系了,仍无长夏一季。《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 为了五的需要,编出一季。由于合乎“五”的需要,一直沿袭到现在[1]。《内经》通过论述内脏与四季的密切关系,认为人体之气血也表现出年月日时的运行分布规律。在治疗上主张法时而治。《素问·玉机真脏论》主张“取之以时”、“治之无后其时”。《金匮要略》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的法时而治不拘于长夏之时,而应时时顾护脾胃。全书在“脾不主时”指导下立方用药,护理调摄疾病。

  2 成仲景发病观(病因病观学)

  《金匮要略》注重四时食饮调摄保持脾旺,注重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精神,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深刻揭示“脾不主时”的思想内涵:未病先防,已病防传。

  未病先防,重视脾胃保养:脾主运化水谷,“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导致脾转输无权;五味不调,偏食则伐胃,应“服食节其生冷苦酸辛甘”;有毒之物则更易损伤脾胃,故专设“禽兽鱼虫禁忌”、“果实菜谷禁忌”等篇警之。惟食饮调摄,善于“养慎”,“不令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既病防传,强调在疾病可能传变的途径中调补脾胃的重要性,注重早期治疗。如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萎缩性外阴炎25例
    浅谈 金匮要略 用单方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