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移植修复


     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9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9~48岁。损伤性质及部位:碾压伤致手掌、手背皮肤缺损3例,热压伤致手背、手指背皮肤缺损5例,齿轮伤致手背、虎口、拇指背及手掌尺侧皮肤缺损6例,机器绞轧伤致手背及手指皮肤缺损4例。所有病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血管、肌腱和骨的损伤。皮瓣修复方式:单侧股前外侧皮瓣23例,双侧4例。皮瓣面积最大的为17cm×12cm,最小的为8cm×6cm。

    1.2 手术方法:本组19例病例均采取急诊清创+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经过:

    1.2.1 创面处理: :创面彻底清创止血,如有肌腱断裂,则常规给予缝合。急诊清洗创面,清除坏死的组织,对部分无血运的肌健、神经及骨组织应尽量予以保留。严禁切除大面积的皮肤及深部组织。创面用无菌敷料包扎,3~4天在创面干净后,行皮瓣修复。

    1.2.2 供区处理:术前先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以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的连线为中点附近测出第1皮支穿出点,并作好标志。以之为中心,根据创面大小长宽各放大1cm左右来设计皮瓣。皮瓣切除从大腿外侧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暴露出旋股前外侧动脉降支及皮瓣的肌支1~2支,切开皮瓣上端的皮肤,分离出皮神经,再向内侧掀起皮瓣,分离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根部上发出的高位皮支,血管游离后,切开皮瓣内侧皮肤。皮瓣切下移至受区。皮瓣动脉与桡动脉的分支作吻合,静脉与头静脉吻合,若皮瓣较大时,可携带第2皮支血管。供区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解痉、抗凝、抗生素等药物1周;术后3~4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用弹力绷带适度包扎皮瓣,被动活动各关节,先从大关节开始,逐渐活动至小关节。

    2 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作随访,随访时间为6~18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满意,皮肤质地柔软,弹性好,具有感觉和排汗功能。两点分辨觉为13mm左右。1年以上随访者,恢复触痛觉,手的功能恢复良好。其中6例因皮瓣较臃肿需Ⅱ期行整复。

    3 讨论

      手皮肤软组织缺损多为急性损伤所致,早期应彻底清创,若清创不彻底,导致创面感染,加重间生态组织坏死的范围和程度。严重者可毁损肌腱、神经,会使手丧失更多的功能。而对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有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肌腱等),外露的创面的修复常需要有良好血运的皮瓣来移植修复。以往笔者多次采用腹部皮瓣移位修复术,术后肢体需要强迫固定至少3周,并要Ⅱ期断蒂,病人痛苦较大,住院费用增加。由于固定时间长,深部组织挛缩明显,不能进行早期锻炼,功能恢复也差。而笔者开展显微外科技术来,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一次手术即可修复,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病人痛苦,医疗费用大幅下降,而且有利于早期的康复治疗,能尽快修复创面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手部功能。

      股前外侧皮瓣是非常常用的皮瓣之一,其血供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的肌皮支为皮瓣主要供血血管,降支发出2~5个穿支,穿过股外侧肌及阔筋膜后直接进入皮肤。国内首先由徐传达等[1]于1983年作了解剖学上的研究,罗力生等[2]在1984年应用于临床。由于股前外侧皮瓣具有供区隐蔽,供皮面积大,皮瓣质量较好,血管蒂长、径粗、恒定等优点,在整形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3~7]。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变异较小,有时皮支纤细,解剖时容易被忽视,有的皮瓣供血的皮支或肌皮支穿出位置并不恒定。因此,在本组27例手部软组织修复术前,笔者常规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出穿支的位置,以更好设计和切除皮瓣,提高手术成功率[8]。术中切取皮瓣时,先切开皮瓣外侧缘,暴露出皮瓣穿支,注意保留好阔筋膜的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含股外侧皮神经的带蒂皮瓣修复手掌皮肤
    胫骨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35例
    外侧小切口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
    胫骨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35例
    外侧小切口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
    带孔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
    后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外髁骨折
    内外侧跖神经感觉传导 顺向与逆向测定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外侧
    带跗外侧动脉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
    吻合腓肠外侧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小腿
    锁骨钩钢板治疗II型锁骨外侧端骨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