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引产在过期妊娠中的应用 附368例报告

张烁 啜丽清

  摘要:选择过期妊娠孕妇368例为引产组,另随机选择孕周、年龄、产次均与引产组孕妇有可比性的病例360例为非引产组(对照组),用催产素、蓖麻油炒鸡蛋、米索前列醇等方法引产,观察两组总产程、手术产率及孕妇、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以上观察指标引产组较非引产组低。结论:引产适于过期妊娠,可以降低计划性剖宫产率、降低母婴病率,不增加母婴合并症,还可消除母亲对过期妊娠的担心。
  关键词:过期妊娠;引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716(2000)02-0102-02

  引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分娩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对于过期妊娠应用引产尚存争议。为了探讨过期妊娠引产是否可行,能否降低围产儿合并症及死亡率,我们分析了1990年12月~1998年12月368例资料完整的过期妊娠病例,同时随机抽取了360例未经引产的过期妊娠病例作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8例产妇均为初产,年龄分布在23岁~36岁,孕周42W~44W,其中妊娠合并贫血者11例,妊高征6例(轻度);对照组360例均为初产,年龄22岁~38岁,孕周与引产组相同。
1.2 引产对象的选择 核实确为过期妊娠;孕妇无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疾患;无明显头盆不称;建议与自愿相结合。
1.3 引产前的准备 B超测定胎儿双顶径在8.5cm~10.0cm范围内、股骨长6.7cm~7.8cm、羊水池最深平段3.0cm~6.0cm、胎盘Ⅲ级;胎儿电子监护仪作产前外监测,均为正常波型;内诊行宫颈Bishop评分,0分~4分51例,4分~6分232例,6分~8分79例,8分以上6例。
1.4 引产方法 0.5%~1%催产素,从8滴/分始,视宫缩情况增加滴速;蓖麻油30mL~50mL与2~4颗鸡蛋混合翻炒后顿服;米索前列醇根据Bishop评分结果决定给药途径:4分以下者,阴道后穹隆放置50μg,4分以上者200μg分8次口服,前3次间隔30min~40min,后5次间隔1h直至临产。
2 结  果
  368例引产者从用药开始至分娩小于8h 14例、8h~12h 85例、12h~24h 202例、24h~48h 59例,Bishop评分0分者8例,引产失败,因胎儿宫内窘迫及患者要求行剖宫产术分娩。引产组的分娩总产程平均9°30′±2°21′,对照组平均16°44′±1°10′,其余结果(见表Ⅰ~表Ⅲ)。

表Ⅰ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
 

分娩方式 引产组 非引产组 P
例数 (%) 例数 (%)
自然分娩 309 83.97 212 58.89 <0.01
胎头吸引 14 3.80 49 13.61 <0.01
产钳术 11 2.99 21 5.38 <0.05
剖宫产术 34 9.24 78 21.67 <0.01
总  计 368   360

表Ⅱ 孕产妇合并症两组对比
 

合并症 引产组 非引产组 P
例数 (%) 例数 (%)
胎儿宫内窘迫 15 4.08 47 13.06 <0.01
阴道壁血肿 3 0.90 3 1.06 <0.01
产后出血 14 3.80 29 8.06 <0.01
总  计 32   79

表Ⅲ 新生儿合并症两组对照
 

合并症 引产组 非引产组 P
例数 (%) 例数 (%)
新生儿窒息 43 11.68 72 20.00 <0.001
新生儿肺炎 11 2.99 17 4.72 <0.05
新生儿头
皮下血肿 7 1.90 11 3.06 <0.01
新生儿死亡 0 - 0 -  
总  计 61   100

3 讨  论
  过期妊娠是产科领域中难以解决的课题。早在1954年clifford即指出过期妊娠造成围产儿死亡仅次于早产。特别是为了适应计划生育要求,产妇一旦妊娠过期就十分紧张,要求做剖腹产,医生又难以保证胎儿百分之百的安全,所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提高过期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孕5个月引产致子宫破裂 膀胱破损 双侧
    疤痕子宫中孕引产使用安定的观察和护理
    1例中孕引产致瘢痕子宫破裂的抢救与护
    番泻叶用于过期妊娠引产50例报告
    利凡诺尔引产宫颈裂伤41例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对于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
    米非司酮胶丸配伍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的
    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疤
    间苯三酚在胎膜早破引产中的临床应用
    引产对孕41周孕妇的母儿结局影响研究
    对催产素不敏感引产患者产后出血的观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