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微泵持续静注异丙酚 氯胺酮用于小儿复合全麻的临床观察


微泵持续静注异丙酚、氯胺酮用于小儿复合全麻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持续微泵静注用于小儿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将其分为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麻醉过程中观察MAP、HR、ECG、SpO2、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苏醒过程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二组病人麻醉过程中,SpO2、MAP和HR变化不显著(P>0.05);P-K组起效时间快、苏醒快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泵持续静注异丙酚、氯胺酮在小儿复合全麻中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全麻后苏醒快、可控性强等优点,是小儿静脉复合全麻的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  小儿;全麻;异丙酚;氯胺酮

  异丙酚镇静及催眠作用迅速、平稳,而且恢复快,体内无蓄积、毒性小,但镇痛作用较弱,目前广泛应用于成人麻醉中;氯胺酮有较强的镇痛及交感兴奋作用,亦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中,本文旨在观察微泵持续静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Ⅲ级患儿60例,其中女26例,男34例,年龄1~12岁之间,平均(5.5±2.0)岁,体重8~25kg。手术种类包括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急诊外伤等手术。随机将患儿分为异丙酚—氯胺酮组(简称:P-K组)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简称:M-K组),每组30例,手术时间为(2±1.2)h。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鼻导管吸氧,P-K组诱导用异丙酚1mg/kg,氯胺酮1.5mg/kg;M-K组诱导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1.5mg/kg,均在45s内匀速静注。术中以微泵维持:P-K组静脉输注异丙酚4mg/kg·h 和氯胺酮5mg/kg·h。M-K组输注咪唑安定0.1mg/kg·h和氯胺酮5mg/kg·h。在术中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判断麻醉的深浅调节输注速度,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鼻导管吸氧,术毕前停止输注。

  1.3  监测 

  麻醉过程中使用美国太空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记录时点:注药前、注药后5min、手术开始时、术后10min、停药后5min及麻醉苏醒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恢复过程中呼之睁眼清醒时间,并24h内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全身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略)

  两组病人均安静入睡配合手术进行,少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体动,呻吟等浅麻醉反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加深麻醉。麻醉药用量P-K组:异丙酚(160±120)mg,氯胺酮(150±100)mg;M-K组:咪唑安定(3±1.5)mg,氯胺酮(200±80)mg;P-K组氯胺酮用量比M-K组减少30%。

  两组病人麻醉后MAP、HR、R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K组MAP较麻醉前升高10%(P<0.01),HR增快11%(P<0.01)。两组SpO2于诱导注药后均有一过性下降,数分钟后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表2  两组各时段监测指标平均值  (略)注:麻醉前后比较P<0.01

   
  P-K组用药后起效和停药后清醒比M-K组明显快(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M-K组,术后P-K组无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M-K组有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恶心发生(见表3)。
表3  起效、苏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情况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如何合理选择
    产程中持续内监护下行羊膜腔输液及羊水
    含氯消毒剂持续释放对农村井水消毒效果
    病窦综合征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对运动耐
    神经外科病人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
    浅议黄体剥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
    微创胸腔持续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2例
    对严重持续性发作哮喘扎鲁司特疗效好
    探讨持续静脉输注吗啡用于普胸手术后的
    中度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
    短程持续组织扩张技术的临床应用
    简易持续气管内液体滴入装置
    护理形象管理与持续改进的体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