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开腹胆囊切除术预防胆道损伤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预防胆道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7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经验。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胆道损伤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结果  17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无一例胆道损伤。结论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预防是关键。损伤的处理应根据发生的时间、部位及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开腹;胆道;损伤
   
  1999年2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施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70例,在医源性胆道损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无一例胆道损伤。本文结合笔者经验及文献复习进行总结,作为开展开腹胆囊切除术防治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借鉴。

  1  临床资料

  全组170例,男60例,女110例;年龄25~78岁,平均48岁;慢性胆囊炎90例,急性胆囊炎75例,胆囊息肉2例,胆囊癌3例。全组均治愈出院,无一例胆道损伤。

  2  讨论

  自1982年Langenbuch首次成功施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以来,至今仍然公认其为经典的标准术式。但是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率仍较高,不可忽视。据报道[1]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率约为0.2%。因此熟悉开腹胆囊切除发生胆道损伤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2.1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原因

  2.1.1  病理因素  (1)胆囊炎反复发作致严重粘连,在急性炎症期局部炎症、水肿严重,极易在解剖胆囊三角时损伤胆道。(2)胆囊管或汇入部结石嵌顿所致胆囊管缺如、胆囊管与胆总管或胆总管粘连。(3)硬化挛缩性胆囊炎、Calot三角内融合性瘢痕、Mirizzi综合征。

  2.1.2  解剖因素  (1)胆囊动脉和胆管变异,出血或渗血多,误扎胆总管或肝总管。此时,不能盲目钳夹或切断,应吸尽术野积血,看清楚后再止血:如因显露不佳,可延长切口;(2)胆囊管过长,与胆总管并行,或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或胆囊管螺旋形开口胆管后壁。(3)Calot三角有副胆管,高位胆囊。

  2.1.3  操作视野欠清晰  (1)手术一味强调小切口,不能掌握小切口胆囊切除的适应证。(2)术野暴露不清,影响术者操作,妨碍解剖胆囊三角区的结构,易致胆道损伤。

  2.1.4  操作技术与人为因素  操作技术不熟练,手术操作不规范,术中疏忽大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注重质量,以及手术中麻醉不满意,腹肌紧张,显露不充分也是造成医源性胆囊损伤的原因。

  2.2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预防

  2.2.1  注意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急性胆囊炎发作3天以内可行胆囊切除术;3天以后以保守治疗为宜,3~6个月后再予择期手术为要。非常困难的胆囊切除如血管、胆管有变异时,应廓清Calot三角以便充分显露,不钳夹、结扎与切断任何不明确的结构,术中胆管造影有助于明确解剖关系与是否存在胆管畸形。遇到难以切除的胆囊时切勿强行切除,应先切开胆囊壶腹部,吸尽胆汁,甚至需切开胆总管用胆道探子或导尿管作保护性引导,从腔内辨明胆囊管开口,弄清其汇入部后方可切除胆囊。确实无法切除时可在取尽结石后作胆囊造口或胆囊大部分切除术[2]。2.2.2  认真处理胆囊三角区粘连  胆囊三角区粘连过重、结构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妊娠合并胆囊炎二例报告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24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胆囊切除术后7个月反复呕吐 消瘦 腹部
    双叶胆囊合并腺瘤癌变1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109例分析
    全脏器转位并结石性胆囊炎一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胆囊排空功能及西沙必
    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28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
    红霉素对1型糖尿病伴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