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中药泡足加指压掌根穴治疗跟痛症126例

【关键词】  足跟痛 中药疗法 薰洗 按摩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有酸胀疼痛感,严重时呈针刺样痛,难以举步。2000-02—2008-03,笔者采用中药泡足加指压掌根穴治疗跟痛症126例,并与应用足跟封闭疗法治疗7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96例均为本院骨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男42例,女84例;年龄35~75岁,平均50.6岁;病程7~23个月,平均6.5个月;双侧24例,单侧102例。对照组70例,男18例,女52例;年龄37~67岁,平均49.7岁;病程5~22个月,平均6个月;双侧14例,单侧5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①起病缓慢,可有数日甚至数年病史,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体质较胖者,与老年退行性改变有一定关系;②主诉足跟跖面疼痛,步行或站立时加重,特别在不平路面行走时更明显;③患部一般无红肿,在跟骨跖面内缘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有的合并平足畸形;④X线检查:一般多在侧位片上见到跟骨骨刺,少数无异常变化。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足跟封闭。泼尼松龙混合液2 mL,2%利多卡因2 mL,以跟骨处压痛最明显部位为中心,用碘伏向外环形消毒3遍,待干后行局部刺入,最好达骨膜下,抽吸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无菌盖布包扎,隔7日注射1次。

  1.3.2  治疗组

  采取中药泡足加指压掌根穴治疗。①中药泡足。药物组成:五加皮15 g,乳香20 g,没药20 g,红花20 g,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花椒10 g,芒硝20 g。首次诸药放入锅中加水3 000 mL,食醋500 mL,煎煮30 min(药渣保留于煎汁内),每日浸泡患足1~2次,每次30 min以上,以后泡足时加热至能忍受为宜,每剂可反复使用3~4日。②指压掌根穴。在泡足期间自己以指压掌根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中央的掌长肌腱与桡侧肌腱之间,即大陵穴下1 cm处)辅助治疗(左足跟痛按压右掌根穴,反之亦然),按压时患者吸一口气,然后用拇指按压于该穴位上,并轻加掐揉,使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觉,反复操作数次,约3~5 min,每日早晚各1次。

  1.3.3  疗程 

  2组均为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编印的《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2]。痊愈:跟痛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显效:跟痛明显减轻,行走无困难;有效:跟痛稍减,行走仍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

  2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引起跟痛症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跟骨滑囊炎、足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痹证”性跟骨骨痛、跟骨骨刺等,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气血运行于全身,以流通疏畅为宜,由于中老年气血渐亏,负重劳作,或穿鞋不当,跌仆损伤往往造成气机阻滞,流通不畅。气血互根,由于气滞,血液推动无力,易于造成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经活洛为法。中药泡足方中红花、乳香、没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五加皮、花椒、芒硝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另外,掌根穴是足跟的对应反射区的投影,故按压此穴治疗其足跟痛即为反射区疗法。本临床观察表明,中药泡足配合掌根穴按压相得益彰,疗效优于西医封闭,其原因在于泡足方药可调节代谢,改善微循环功能,促进跟骨结节附着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消退吸收;按压掌根穴可刺激其对应反射区,疏通经脉,气血贯通,疗效满意,复发率低,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方法改进
    中药蜜丸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谈中药捣碎方法运用
    中药制剂中含砷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补肾健脾中药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 
    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的几点经验
    中药炒炭质量控制
    中药硬胶囊剂内容物质量控制实验
    机切中药饮片的药材水处理方法介绍
    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药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86例
    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关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