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 对7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随访时间5~42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按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33足,可13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7足,发生率为10%。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2足,伤口感染2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2足,发生率为3%。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和跟骨骨折机制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  跟骨;骨折固定术;内固定


    跟骨是最易受损的跗骨,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受累于高能量损伤。以青壮年伤者较多,损伤后遗留伤残,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对于SandersⅡ、Ⅲ型骨折,现多主张采用足跟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切口皮瓣坏死、感染、切口皮肤不愈合、跟骨及其周围疼痛等并发症[1]。从2002年以来,我院对60 例7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 例73侧跟骨闭合骨折,其中男43 例,女17 例;年龄17~60 岁,平均41 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2],ⅡA型6 例,ⅡB型9 例,ⅢA型7 例,ⅢB型16 例,ⅢC型19 例,Ⅳ型3 例。12 例患者伴有合并伤,其中5 例伴有胸腰椎骨折,3 例伴有对侧的股骨干骨折,4 例伴有骨盆骨折。所有患者术前行跟骨的侧位、轴位X线摄片,并行水平面和额状面CT扫描。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于伤后7~11 d手术,平均6.5 d,均采用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3],切口起于外踝尖后方,向下以足背后方1 cm处,直达跟骨外壁,锐性分离。向上显露至距下关节,向前显露跟骰关节时注意保护腓肠皮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复位时注意关节面、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恢复。先将跟骨碎裂的外侧皮质打开,用骨膜剥离子插入到塌陷的骨折块下面往上撬,直视下复位关节骨折块。同时将跟骨结节向后下方牵引,复位塌陷的关节面,最后复位跟骨的外侧壁。若骨折复位后跟骨有严重的骨缺损,影响复位后骨折块的稳定和内固定,则应行自体髂骨块或用磷酸钙人造骨填充。本组42侧采用了自体骼骨植骨,18侧采用磷酸钙人造骨填充。观察复位的骨折块基本稳定后再作内固定。螺钉固定时,应将后关节面固定在载距突上和内侧壁较完整的骨折块上,不必在钢板所有的螺孔上都钻入螺钉。常规放置负压引流,严密缝合皮下,注意避免缝上腓肠皮神经。术后切口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常规应用抗生素7~9 d,无需外固定。术后48~72 h拔除引流。于术后24 h开始肢趾主动活动,72 h开始趾和踝的主动活动,术后3周拆线。术后2~3个月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

    2  结    果

    本组随访时间5~42个月,平均12个月。按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4],患足功能优27侧(37%),良33侧(45%),可13侧(18%)。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7足,发生率为10%。由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和伤口感染导致切口不愈合4足。1足切口皮肤坏死面积较小,以反复清创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胫骨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股骨远端疲劳骨折误诊教训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临床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早期后路环状减压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误分析
    温贤成副教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经验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
    锤击治疗跟骨骨刺
    经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21例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
    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治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