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胆囊息肉样病变109例分析

erated on.Besides,asymptomatic but growing PLG should receive surgical treatment,too.
【Key words】 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DI 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TH Surgery

  随着B超临床应用的日益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胆囊最常见的良性息肉样病变为胆固醇性息肉[1]。超声波诊断胆囊息肉的特异性为93.9%,因而超声波检查(US)在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中被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2]。本文对我院切除的胆囊中息肉样病变的大小、数量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指征。

1 临床资料

  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经B超和(或)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109例。其中男56例,女53例(男∶女=1∶0.95),平均年龄44.7岁(27~69岁);全部病变均为良性,腺瘤中1例伴有局部粘膜不典型增生。18例为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余91例均有右上腹部胀痛或隐痛等症状。息肉样病变从组织学上分为4组:胆固醇性息肉、腺瘤、炎性息肉和胆囊腺肌病。我们对其临床特点,例如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胆结石与胆囊炎、病变的最大直径和数量在4组中加以比较,为分析方便,10个病变以上的病例以10个病变计。
  所有的结果均描述为均数±标准差,以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确定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9例病人的临床特征
  如表1,其中胆固醇性息肉88例(80.7%),腺瘤14例(12.8%),炎性息肉5例(4.6%),胆囊腺肌病2例(1.9%)。各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差异并不显著。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病)病人的男女比约为1∶0.9,然而肿瘤性息肉(腺瘤)病人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胆固醇性息肉平均直径<5mm[(3.69±2.26)mm],腺瘤[(8.0±3.31)mm]的直径要大于胆固醇性息肉的直径,P<0.05。胆固醇性息肉中,2例直径分别为11mm和13mm,其余病变直径均<10mm,而大多数(72%)病变最大直径均<5mm。每组中病变的数量也有所不同,超过半数的胆固醇性息肉(55.5%)病变为多发,病变平均数量为(3.89±3.9)枚。另一方面,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则倾向于单发[分别平均为(1.4±0.5)枚和(1.57±0.9)枚]。在腺瘤病人,只有2例(14.3%)胆囊内存在多发性息肉样病变,均包括1个腺瘤(分别为5mm和6mm)和2个胆固醇性息肉(每个大小约2mm)。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径13mm之乳头状腺瘤局部腺体呈不典型增生。

表1 10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临床特征


病变类型 年龄(岁)
(均数±标准差)
性别
(男∶女) 胆囊炎
(例) 最大直径(mm)
(均数±标准差) 病变数量 胆结石(%)
(均数±标准差) 单发(%) 多发(%)
胆固醇性息肉  40.6±10.5 1∶0.91 40(45.5%)  3.69±2.26  3.89±3.91 45.5 55.5 6(6.8)
腺瘤 46.1±15.0 1∶1.33 1(7.1%) 8.0±3.31 1.57±0.9 71.4 28.6 1(7.0)
炎性息肉 42.0±?8.4 1∶0.66 5(100%) 3.75±1.09 1.4±0.5 60 40 1(20)
胆囊腺肌病 29/49 1∶1 - 7/5,8 6.6±1.2  50 50 -

2.2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以大体标本观察为确诊标准,术前B超、口服胆囊造影术(OCG)及CT检查结果见表2。B超诊断PLG的阳性率可达到92.7%(101/109),远远高于CT的42.9%和OCG的23.8%,而B超漏诊的8例均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妊娠合并胆囊炎二例报告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24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胆囊切除术后7个月反复呕吐 消瘦 腹部
    双叶胆囊合并腺瘤癌变1例
    子宫内膜息肉中残留陈旧性胎盘绒毛一例
    全脏器转位并结石性胆囊炎一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胆囊排空功能及西沙必
    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28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
    红霉素对1型糖尿病伴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