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自制尿道支架管在尿道内切开术中的应用

傅必成 陈福全 苏汉忠

  我院自1995年以来,在尿道内切开术中应用自制尿道支架管治疗尿道狭窄20例,收到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治疗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17~73岁,平均37岁。病程2个月~11年。其中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引起的狭窄5例,骑跨伤致球部尿道损伤引起的狭窄5例,炎性尿道狭窄9例,先天性尿道狭窄1例。其中垂直部尿道狭窄7例,球部尿道狭窄5例,膜部尿道狭窄8例;复杂性尿道狭窄2例,后尿道狭窄伴假道2例,前尿道狭窄伴尿道闭锁1例,膀胱颈纤维化1例。狭窄长度≤2.5 cm 11例,≥3.0 cm 8例,6.0 cm 1例。
1.2 尿道支架管的制作
  选用F18~20双腔气囊导尿管,其前端用粘合剂封闭,自气囊5 cm处剪直径为5 mm侧孔数个,孔距1 cm,侧孔总长度10 cm。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冷刀内切开。在导丝引导下,前尿道行6、3、9点切开,后尿道行12、3、9点切开,切开深度达正常组织,切开狭窄环远近端至正常粘膜约3 mm。狭窄段切开后,尿道切开镜可顺利进入膀胱,留置附鞘,置入F18~20自制尿道支架管,气囊内注入盐水10 ml。为防止气囊意外致尿道支架管滑出,将支架管固定于包皮上。同时行膀胱穿刺造瘘或耻骨上造瘘。尿道支架管及膀胱造瘘管分别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形成封闭引流系统。术后用盐水、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溶液冲洗尿道,每日1次。留置尿道支架管时间:2周5例,3周8例,4周6例,8周1例。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1.4 治愈标准
  成功:排尿通畅,尿线正常或接近正常,尿道可顺利通过F18尿道探子,术后6个月可停止尿道扩张者。失败:自觉排尿费力,尿线细,尿道不能顺利通过F18尿道探子或术后6个月不能停止尿道扩张者。

2 结果

  本组行尿道内切开术1次者19例,2次者1例。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5%。本组20例均获6个月~4年随访,成功19例,治愈率为95%;失败1例,该例术后6个月仍需定期行尿道扩张。

3 讨论

  有人认为,凡留置导尿管10 d以上,其感染率为100%。因此,对留置2~3周以上的尿道支架导尿管,如何降低其伴随性尿道感染所致的医源性尿道狭窄的发生,提高内切开术的治愈率,是许多泌尿外科医师探讨的问题。我们采用自制尿道支架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再配合一些相应措施,使此法具有以下优点:①自制尿道支架管不仅可以引流尿道分泌物及血液,而且可以作为冲洗尿道的通道,起到清洁尿道的作用,避免了尿道感染的发生。②自制尿道支架管的气囊堵塞膀胱出口,加之膀胱造口转流了尿液,可有效防止尿液从膀胱出口进入尿道创口,预防了尿道周围炎的发生。术后7 d进行膀胱冲洗,预防了膀胱内感染。③在进行尿道内切开术时,我们采用一次性引流袋连接尿道支架管及膀胱造瘘管建立封闭引流系统,如需冲洗,可用针头刺入进行冲洗,不必破坏这一封闭系统,避免了逆行尿道感染。再加上及时清洗尿道外口及尿道支架外露部分,每隔3 d更换1次引流袋,使感染率进一步降低。临床实验证实,在不破坏封闭系统的情况下,1周内管道及引流袋细菌培养为阴性。④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直至尿道支架管拔出,有利于控制医源性尿道感染。有人认为,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可杀灭尿液中的细菌,延缓尿道感染发生。
  在尿道内切开术后采用自制尿道支架管,延长了尿道支架管留置时间,使尿道粘膜更好地覆盖尿道创面,防止了医源性尿道狭窄的发生,提高了尿道内切开术的治愈率。

(编辑 周世慧)■

作者单位:傅必成(厦门市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陈福全(厦门市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苏汉忠(厦门市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先天性尿道下裂与SRD5A2及SRY基因突变
    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输尿管镜下超声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并尿
    后尿道断裂的早期处理
    经尿道气化加切沟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
    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自制尿道探形双J管取出器的临床试用
    前列腺素E1经尿道给药治疗阳萎的剂量与
    自制牵正膏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急诊ESWL治疗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2
    留置导尿后尿道狭窄的防治
    自制简易气管引导器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