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赖氨匹林与哌替啶治疗癌性疼痛45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按WHO“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需进行第二、第三级药物治疗的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2~75岁。体重40~70kg。其中食管癌12例,胃癌13例,肾癌2例,肝癌6例,结肠癌12例。全部患者皆为胸部、背部或腹部疼痛,均无消化道出血及阿司匹林过敏史。
  二、方法 将0.9g、1.8g赖氨匹林和50mg哌替啶分别溶解稀释成3ml的无色水溶液,待患者主诉疼痛时,随机取药肌注,专人观察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副作用,以给药起效后至患者主诉疼痛,需再次给药的时间作为镇痛持续时间,用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进行效果评定。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比较三组的年龄、体重及性别无显著差异,

表1 一般资料和镇痛效果(15例,±s)


组别 年龄(岁) 性别(男/女) 体重(kg) 起效时间(min) 持续时间(min)
A 52.6±15.1 9/6 62.1±12.1 18.1±6.2* 316.3±95.9*
B 54.3±14.3 10/5 63.2±11.5 16.3±5.8* 418.6±85.8*
C 51.5±14.6 9/6 61.3±11.7 6.4±2.1 176.3±61.7

与C组比较,*P<0.05
表2 镇痛效果(VAS评分)(15例,±s)


组别 给药前 给药时间(min)
给药后5 10 15 20 30
A 9.3±0.6 9.1±0.7△ 8.9±1.1△ 7.5±0.9△ 5.1±2.9△ 2.3±2.1*
B 9.5±0.7 9.0±0.8△ 8.6±1.0△ 6.9±2.9△ 4.1±2.5* 2.2±1.1*
C 9.1±0.5 7.7±1.1* 6.2±1.2* 5.5±2.7* 4.1±2.3* 1.8±1.1*

与同组镇痛前比较,*P<0.05 与C组间比较,△P<0.05
表3 赖氨匹林与哌替啶镇痛的副作用(15例)


组别 恶心 呕吐 大汗 呼吸抑制 瘙痒 皮疹
A 1 0 2 0 0 0
B 2 0 5 0 1 0
C 6 1 0 2 1 0

见表1。C组起效明显快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16.3±95.9分钟和418.6±85.8分钟,明显长于C组176.3±61.7分钟(P<0.05),三组用药前VAS评分无差异,A组用药后15分钟,B组用药后10分钟,C组用药后5分钟与同组用药前比较有差异(P<0.05),在用药后20和30分钟,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副作用见表3。
讨 论

  赖氨匹林作为乙酰水杨酸与赖氨酸的复合盐,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镇痛药,由于其水溶性大,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国外广泛用于术后镇痛〔3,4〕。静脉注射同等剂量赖氨匹林比乙酰水杨酸的镇痛效果强4~5倍〔5〕。
  乙酰水杨酸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全身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降低神经末梢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而起作用〔6〕。同时也减弱了缓激肽的致痛效应〔5〕。当肿瘤生长仅侵犯浆膜、骨髓、肌筋膜、关节囊时,该处的神经末梢被前列腺素致敏,疼痛有时可单用解热镇痛药控制〔7〕。本实验把赖氨匹林试用于癌痛病人,并与作为三级止痛药的哌替啶比较,除了起效较慢外,具有镇痛时间长,副作用少,且无药物成瘾性、依赖性及呼吸抑制之虑。赖氨匹林1.8g肌肉注射时患者出汗较多,用于老年体弱者时应予注意。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水杨酸和阿斯匹林对小麦盐害的缓解作用
    d1 3 正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
    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介入治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对血浆溶血磷脂酸及
    静脉滴注赖氨匹林治疗小儿急性热病效果
    阿斯匹林在肠道寄生虫症中的作用
    阿司匹林与丹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