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小肠系膜缝合排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0例分析

邱崇怡 李万桂

[关键词]肠梗阻,粘连性;小肠系膜;缝合;排列
[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83(2000)02-0117-0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经常发生的并发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虽采用各种方法预防,但疗效均不够理想。我院自1990年9月~1997年4月间,对20例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先后多次手术的病人,应用小肠系膜缝合排列法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8~52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阑尾炎穿孔手术12例,脾手术2例,肠穿孔3例,肠梗阻3例。20例病人在第一次手术后距继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最短时间5 d,最长10年。先后行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次的6例,3次的10例,4次的4例,平均2.9次。本次入院时均有典型的粘连性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均经X线腹透或拍片证实有机械性肠梗阻存在。
  二、手术方法
  取原手术切口瘢痕处切口,切除皮肤瘢痕,逐层切开进入腹腔,进腹时须注意防止损伤肠管。在分离、游离肠管中,按顺序由空肠起始部至回盲部,或回盲部至空肠部,动作轻柔,忌粗暴撕扯,对浆肌层有破裂处应加以修补。将整个小肠提出切口外,先行肠减压,将小肠内容物顺序逐渐推送入结肠内,或在回肠下段戳孔将肠内容物直接减压排出。减压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污染。减压后反复冲洗,关闭减压孔后再用灭滴灵液或碘伏液冲洗。然后将小肠顺序折叠排列,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均可,空肠起始部与回肠末端均留置15~20 cm,每个折叠单位的肠管长约15~20 cm,空肠上段、回肠下段的长度稍短些,中间肠段长一些。用一号丝线逐一将排列肠管按3~4 cm的间距,在距肠管约1.5 cm的肠系膜进行缝合一针,缝合时不要损伤系膜血管,防止出血或血肿。在肠管转折处留置4~6 cm空隙不予缝合,以免屈曲成角影响通畅。缝合后顺序轻柔地将肠管送回腹腔,不要扭曲,近于生理性排列。视污染程度决定是否留置胶管引流。术后常规胃肠减压。
  三、结果
  20例均于手术后3 d肛门排气或排便,近期无1例并发肠穿孔及腹腔脓肿,住院时间短者7 d,最长者14 d,平均11 d。20例病人均得到随访,6年4例,5年3例,4年3例,3年4例,2年以内6例,未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生活、工作均达到正常人标准。

讨  论

  粘连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确实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但由于未能去除病因,所以梗阻往往复发,重度症状的肠梗阻只有通过手术的方法才能解决,而粘连松解术只能暂时解除肠梗阻,术后梗阻可能复发。在目前尚缺乏防止粘连性肠梗阻有效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手术使小肠成为无害的规则性粘连,不失为一种防止梗阻再发的有效措施。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我们认为,对既往施行过肠粘连松解术而再次复发者,肠道广泛粘连,呈大团块状以及腹腔污染或炎症严重,肠壁水肿增厚,术后有可能发生广泛粘连者适合行小肠系膜缝合排列法治疗,此方法简单,易掌握,操作时间短,一般10~20 min,平均15 min,且疗效好,并发症少。
  通过对本组20例的手术经过和术后随访观察,我们认为小肠系膜缝合排列是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再发的较理想的术式。

邱崇怡(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外科(421800))
李万桂(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外科(42180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转化生长因子 亚型及其受体在人类系膜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
    原发性小肠肿瘤5例误诊分析
    肠系膜上动脉破裂1例
    大黄酸对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葡
    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转染对系膜细胞功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诊断小肠血管畸形
    NS398通过转化生长因子  Smad信号通路
    探析小肠功能紊乱的X线表现与临床的关
    谈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
    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在小切口胆囊切除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