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胸腔积液120例临床分析

王和英 郭丽萍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临床病症,如何鉴别胸水的良恶性是临床医 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对1996~1998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胸水各自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中男92例,女28例,年龄16~72岁,平均35.4岁。按病因 分类:结核性67例(55.8%);恶性肿瘤28例(23.3%),其中肺癌20例,间皮瘤4例,其他4 例;心衰所致9例(7.5%);肝硬化7例(5.8%);结缔组织病4例(3.3%);肺炎4例(3 .3%);肾衰1例(0.8%)。28例恶性肿瘤均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证实或胸腔镜检查证实 。
1.2 临床表现 6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咳嗽49例(73.1%),胸痛57例 (85.1%),气促41例(61.2%),发热40例(59.7%),盗汗39例(58.2%),消瘦13例 (19.4%),痰中带血5例(7.5%)。28例恶性肿瘤中咳嗽21例(75.0%),胸痛18例( 64.3%),气促20例(71.4%),发热4例(14.3%),盗汗4例(14.3%),消瘦18例(64 .3%),痰中带血12例(42.9%)。
1.3 实验室检查 120例患者中部分胸水送检癌胚抗原(CEA),腺苷酸脱氨 酶(ADA),胸水及血清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胸水的pH值,结果见表1。

表1 120例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结果


性质 CEA(μg/ml) ADA(U/ml) 胸液LDH/血清LDH pH
例数 >15 ≤15 阳性率(%) 例数 >25 ≤25 阳性率(%) 例数 ≥3 . 0 <3.0 阳性率(%) 例数 >7.4 ≤7.4 阳性率(%)
结核性 35  1 34  2.9  8 7 1 12.5 50  0 50 0 21  3 18 14.3
恶性  25 16  9 64.0 10 7 9 90.0 20
18  2 90.0 16 12  4 75.0
统计值 χ2=26.8493   χ2=60.5769
P值 <0.01 0.0029* <0.01 0.0003*

  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2 讨 论
  渗出性胸腔积液最多见于结核和恶性肿瘤。二者在临床上怎样鉴别?若胸水中找到 结核杆菌或癌细胞,诊断即可成立,但其阳性率甚低。在胸水的良、恶性鉴别上,目前单一的 酶学测定尚不具备百分之百的特异性,而几个指标联合检测其结果对于鉴别诊断更具有价值 [1]。本资料显示:结核者发热和盗汗较多,而恶性肿瘤组消瘦及痰中带血较多见,且 恶性胸水抽液后,胸水增长较快,抗结核治疗无效。本文除临床资料外,采用胸腔穿刺抽吸的 新鲜胸腔积液送检,所得结果显示:CEA若大于15μg/L,恶性胸水的几率明显高于结核组,其敏 感度为64.0%,特异度为97.1%。ADA的测定对恶性胸水较CEA更为敏感,ADA<25U/ml 的敏感度为90.0%。只测定胸水的LDH对区分结核性与恶性胸水的意义不大,但是测定胸 水与血清的LDH的比值较有意义,结核性胸水者的比值未见大于3.0者,而恶性者仅1例小 于1.0。胸水的pH测定对两者的区别有指导意义,若以pH>7.4为诊断恶性胸水参考值 的话,其敏感度为75.0%。由上可见,恶性胸水的诊断要全面检查,综合分析,胸水细胞学 及痰细胞学检查简单易行,应做常规检查,对诊断困难者则需进行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检查,对 胸水的检查应强调多次抽胸水,反复送检以提高阳性率[2]。

作者单位:王和英(050000)石家庄铁路分局医保中心;
郭丽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 附属医院内科

参考文献
1,李基业.论老年人胸腔积液的诊断.老年医学与保健,1998,4(2):58
2,崔祥王 宾,王鸣歧,萨藤三.实用肺脏病学.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4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E SLT ADA TB Ab IgG对老年结核性 癌性
    E SLT ADA TB Ab IgG对老年结核性 癌性
    中心静脉穿刺管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胸
    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误诊1例及分析
    电视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附53例报
    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误诊1例及分析
    电视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附53例报
    2 mm针型胸腔镜的临床应用
    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老年人电视胸腔镜手术73例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