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分析

徐善恒 沈爱和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对原治疗的反应差异颇大,病死率较高。现就我院近3年间收治的经病原学证实的9例隐脑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学生3例,工人2例,农民4例。5例于起病1周入院,2例为2~4周入院,2例反复1~2年才入院。入院前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诊为血管性、神经性头痛2例,首次初诊为隐脑2例。

2 症状与体征

  9例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头痛,多为钝痛,部分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的剧烈头痛,头痛时均伴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低热者3例,高热者3例,昏迷者2例,颈项抵抗,布鲁津斯基征、凯尔尼格征阳性7例,偏瘫者1例。

3 脑脊液改变

  9例患者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均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达86.7cmH2O(1cmH2O=0.098kPa),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在(1~88)×106/L。有3例首次腰穿经墨汁染色即发现隐球菌,其余经2~3次反复检查才确诊。CT和脑电图的改变:CT 3例示大片低密度灶;4例见小点状低密度灶。脑电图有5例为异常脑电图。

4 治疗与预后

  隐脑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治疗。其中两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治疗5例,两性霉素B30~40mg/d,5-氟胞嘧啶5~10g/d,均先静脉滴注,后改口服,疗程2~3个月,其中治愈2例,死亡3例。2例采用两性霉素B加氟康唑治疗,氟康唑剂量开始400mg/d,以后渐减量,亦为先静脉滴注后口服,疗程2~3个月,其中治愈1例,死亡1例,2例采用两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加氟康唑联合治疗,疗程3~4个月,其中治愈1例,死亡1例。

5 讨 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由于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消耗性疾病,长期广泛地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癌药物影响削弱免疫力,以及认识诊断的提高,这类真菌性疾病发病有增高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极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本组9例患者只有3例首次确诊,如何防止漏诊是主要的研究课题。
  头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有轻度间歇性头痛,逐渐加重转为持续性。急骤起病者发热、寒战,体温39~40℃,有的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昏迷,肢体抽搐及偏瘫。避免漏诊的方法仍然是详细地询问病史,医生在考虑疾病诊断时,应有该病的概念,反复诊治不愈的脑膜炎就应多次腰穿做脑脊液墨汁涂片染色。对部分发热、偏瘫、急性头痛的患者均应注意做腰穿脑脊液墨汁涂片,必要时需反复涂片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有脑脊液培养及动物接种。因隐球菌的厚荚膜内含特异抗原性的多糖体,约90%的隐脑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中可检出这一抗原或相应抗体。脑脊液含抗原阳性率也是比较高的。脑脊液含抗原而无抗体者提示病变仍在活动,反之则说明病情在好转中。脑脊液涂片阴性患者的抗原检测可为阳性。
  治疗主要是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前二者分别与5-氟胞嘧啶联用。两性霉素B的剂量为30~40mg/d静脉滴注。氟康唑静脉滴注剂量为400mg/d,以后改为200mg/d,分2次给药。5-氟胞嘧啶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剂量为5~10mg/d。总疗程应为8~10周。国内粟秀初教授应用咪康唑针剂治疗隐脑取得良好疗效,它能同时经静脉或鞘内给药,对重症患者尤为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徐善恒(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 231500)
沈爱和(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 23150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DNA测序证实的Wilson's病ATP7B基因第
    一种新型重组抗体导向溶栓剂的体外溶栓
    诊断隐球性脑膜炎1例体会
    新型抗生素有效抑制耐药细菌
    新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 附2例报道
    新型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酯
    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
    新型钙增敏剂MCI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18例临床分析
    几种新型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新型病毒TTV感染的初步探讨
    基础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