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g、黄芩 6 g、党参 12 g、炙甘草 6 g、陈皮 9 g、白芥子 6 g、莱菔子 10 g、川贝母 12 g。服3剂后,咳嗽减轻,继服15剂而愈。

    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患者年老体虚,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贮于肺,肺失宣肃,而为咳嗽。故用半夏泻心汤健脾祛痰,脾运复常,痰饮得去,其咳自止。若痰黄者,加鱼腥草;咳逆痰涌者,加葶苈子、瓜蒌。

    2.2  梅核气

    赵某,女,34岁,中学教师,1996年9月23初诊。患者自觉咽喉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1月余,伴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诊见形体消瘦,精神欠佳,舌淡苔白腻微黄,脉滑。证属痰湿内生,郁而化热,气机失调。治宜清热化痰,调畅气机。用半夏泻心汤化裁:半夏10 g、干姜3 g、川黄连9 g、黄芩9 g、党参10 g、厚朴10 g、紫苏9 g、胆南星10 g、炙甘草 6 g。服药7剂,病遂告愈。

按:梅核气多见于妇人。痰气交阻、升降失调是其主要病机。此例除咽喉不利外,突出症状是“心下痞满”,舌苔、脉象也符合痰湿化热之象。故以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使痰热得去,气机随之畅通,则痰气、痰热交阻亦随之消除。若呕恶、口苦者加贝母、瓜蒌皮;胁痛者加柴胡、郁金。

    2.3  失眠

    张某,男,17岁,中学生,1997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2周余,伴心烦胸闷,便溏,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服镇静剂无效。证属胃气不和,痰热上扰。治宜和胃降逆,清热化痰,使胃气和则卧安。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2 g、黄芩10 g、黄连6 g、党参12 g、干姜6 g、大枣6 g、夜交藤10 g、合欢皮12 g。服药5剂,睡眠转佳,继服2剂善后。

    按: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该患者胃失和降,痰浊内生,化为痰热,上扰神明而失眠。用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清热化痰,使阴阳调和,失眠自止。若心悸者,加珍珠母、朱砂;厌食恶心者,加山楂、神曲。

    2.4  痢疾

    李某,女,40岁,工人,1996年10月24日初诊。腹痛腹胀下坠,泻下不爽,便脓血,形寒怕冷10余日。西医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曾用白头翁汤、芍药汤等多剂无效。其舌质暗红,苔黄白相兼,脉滑。此乃湿热内阻、阳气损伤致寒热错杂之证。治宜寒热并用,虚实兼顾。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 12 g、黄连 6 g、黄芩 9 g、干姜 9 g、党参 15 g、大枣 6枚、肉桂 5 g、枳壳 12 g、川楝子 9 g、甘草 6 g。服药 6剂,痢止病愈。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24例
    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刍议 
    刍议 本草纲目 中的药粥
    刍议中医输液
    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特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