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摘  要:总结了半夏泻心汤治疗多种疾病的案例,不仅可治反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便秘等肠胃方面疾病,而且以此方进行衍变还可用于久咳、失眠、梅核气、痢疾、妊娠恶阻等疾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异病同治;半夏泻心汤;辨证施治

      半夏泻心汤载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致邪结心下,变为痞证而设。方由黄连、黄芩、干姜、半夏、人参、大枣、甘草组成。主治心下痞,按之濡,以不痛为特征。除半夏泻心汤外,还有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泻心汤等,均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衍变而来。具有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之功,推而广之,还能够清热化湿、燥湿化痰、调和寒热、和胃补虚、开结理气。临床广泛用于寒热中阻、湿热壅滞、脾胃虚弱、寒热交错所致的各种病证,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治疗脾胃系统疾病

    1.1  反胃

    姜某,男,52岁,农民,1991年3月18日初诊。自述食后2小时即吐,吐出胃内食物,甚则呕吐苦水1月余。上腹痞满而痛,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幽门梗阻。中医诊断为反胃,证属胃气上逆、寒热中阻。治宜和胃降逆、寒热并用。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5 g、党参10 g、川黄连3 g、干姜5 g、旋覆花(另包)9 g、代赭石20 g、炙甘草6 g、白芍9 g、大黄4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呕吐止,大便通,继服3剂而愈。

    按:反胃是食入之后,食物停留胃中,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一种病证。多由中焦有寒、不能腐熟水谷所致。该患者胃气虚弱,病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于胃,胃虚不化谷则胃气上逆而呕吐。由于热结较明显,故用大黄泻热除结,则浊气得降,腑气得通,其呕自止。若呕吐清水痰涎者加肉桂。

    1.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曹某,男,38岁,教师。胃疼痞满,纳谷不香,吐血3日,每日3~4次,为紫暗色血水,大便色黑,形瘦神疲,乏力,舌苔黄腻,脉细数。询问病史诉患胃病已3年余,曾行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大便隐血试验(+++),服用西药治疗,呕血未止。遂来我处诊治,证属热伤胃络、迫血外溢。治以清胃降逆,除痞止血。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制半夏6 g、炒黄芩6 g、黄连3 g、炮姜炭3 g、小蓟根10 g、阿胶10 g(烊化)、延胡索10 g、党参10 g、炙甘草6 g、大枣15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后呕血止,大便转黄。以原方继续调治,半年后痊愈。X线钡餐检查阴性,随访10余年未复发。

    1.3  便秘

    黄某,女,50岁,1991年1月12日初诊。大便秘结,三日一行,伴脘痞腹满,恶心呕吐1月余。诊见形体肥胖,舌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痰热中阻,腑气不通。治宜清热化痰,理气通腑。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 g、黄连4.5 g、黄芩6 g、大黄(后下)6 g、生甘草6 g、茯苓12 g、枳实9 g、陈皮9 g。服药4剂,大便通畅,脘痞消失。

    按:便秘多由热结、气滞、气血亏虚所致,该患者形体肥胖,为多痰多湿之体。由于痰湿化热,耗伤津液,加之肺气不足,致胃失和降,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化痰祛湿,运中和胃,腑气得通,便秘得解。腹胀甚者加厚朴。

  2  治疗肺系、心系、肠系疾病

    2.1  久咳

    赵某,男,56岁,机关干部,1992年10月20日初诊。咳嗽,咳吐大量白色黏痰2月余。伴纳差乏力,脘腹痞满,舌淡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阻于肺。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 15 g、干姜 6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24例
    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刍议 
    刍议 本草纲目 中的药粥
    刍议中医输液
    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特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