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全麻前用H2受体阻滞剂的临床价值

洪玉洁 王恩真

  为了预防麻醉诱导、术毕拔管有可能发生的误吸甚至吸入性肺炎,麻醉前应用H2受体阻滞剂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我们结合我院颅脑外科手术时间长,任何误吸或吸入性肺炎均加重病情的特点,通过对30例病人的观察,探讨了麻醉前静脉注入雷尼替丁这一给药途径,对预防吸入性肺炎,减少麻醉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均为无上消化道疾病史,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年龄20~65岁,体重20~80kg。其中男16例,女14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给药组。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麻醉前用药及诱导方法: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2g,阿托品0.5mg,麻醉前30分钟将雷尼替丁1mg/kg溶于0.9%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后以氟派啶加芬太尼、泮库嗅铵、异丙酚、琥珀胆碱快速诱导,经口置入胃管,再快速气管插管。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测诱导后、1小时、2小时、术毕时的胃液量及pH值。测定结果见表1、2。

表1 用药前后胃液量的对比


组别 诱导后 1小时 2小时 术毕
Ⅰ组 9.33 ±8.52 5.80 ±4.96 7.60 ±4.02 7.47 ±6.56
Ⅱ组 6.27 ±4.48 2.70 ±2.87 4.47 ±3.64 3.60 ±2.56

使用t检验或t’检验法,P<0.05

表2 用药前后pH值的对比


组别 诱导后 1小时 2小时 术毕
Ⅰ组 2.30 ±1.40 2.02 ±1.52 3.20 ±1.28 3.43 ±1.40
Ⅱ组 4.47 ±1.99 3.70 ±2.61 4.87 ±1.63 5.07 ±1.78

P<0.01

结 果
  1.两组病人在一般情况、肿瘤部位、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
  2.胃液量对比,诱导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手术的体位及胃管在胃中的位置有关。而1小时、2小时、术毕时给药后胃液量明显减少(P<0.05)。
  3.pH值对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讨 论
  胃液量在0.4ml/kg以上,pH<2.5时有严重的吸入性肺炎的危险。为预防围术期吸入性肺炎,有报告采用胃液分泌抑制和使pH上升作用的H2受体阻滞剂为麻醉前4小时口服,显效率92%。雷尼替丁不仅抑制了组织胺的刺激,也抑制了促胃泌素的刺激而引起的胃酸分泌。
  本组采用麻醉前30分钟静脉注入雷尼替丁的方法,观察了30例患者。给药组在用药后30分钟出现效果,并持续于各个不同测定时间,使胃液量减少,pH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全麻病人于麻醉前30分钟静脉给予雷尼替丁的方法,对降低胃液分泌量,提高pH的作用是明确的。如果作为常规麻醉前给药,必将对预防吸入性肺炎,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全麻下取气管异物48例临床分析
    微泵持续静注异丙酚 氯胺酮用于小儿复
    全麻下经胸食管癌切除前后病人外周血T
    硬质吸痰管在全麻诱导期急性胃扩张中的
    硬质吸痰管在全麻诱导期急性胃扩张中的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高海拔地区老
    论手术时间对全麻腹部术后康复的影响和
    浅探静脉全麻在内镜诊疗中的应用
    有关七氟醚与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
    咪唑安定用作高血压病人术前用药的临床
    全麻下上腹部手术对人红细胞丙酮酸激酶
    定量脑电图监测全麻状态下意识的变化
    咪唑安定和 或氯胺酮全麻诱导的临床效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