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胸膜间皮瘤43例诊断分析

范以虎 梅琪

  胸膜间皮瘤病死率高,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国外报道24例中,无1例术前确诊,国内报道132例中85例误诊,足以说明其诊断困难[1]。现报告并分析我院1974年至1999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43例,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74年至1999年住院胸膜间皮瘤患者43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6~72岁,平均40.6岁,均无石棉接触史的记载。
1.2 临床症状 4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胸痛,其次为咳嗽、气急等,见表1。

表1 43例胸膜间皮瘤的首发症状


症  状* 例数 百分率(%)
胸  痛 20
46.5

咳  嗽 16 37.2
气  急 12 27.9
发  热 8 18.6
痰  血 4 9.3
其他症状 4 9.3
体检发现 10 23.3

  注:*部分病例有1个以上症状
1.3 X线征象 X线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影(51.2%),其中胸膜单发结节16例(37.2%),弥漫性结节6例(14.0%);不规则结节样胸膜增厚4例(9.3%),胸腔积液10例(23.3%),巨大块影3例(7.0%),胸膜钙化斑2例(4.7%),胸膜纤维斑1例。右侧(21例)多于左侧(19例),双侧病变3例。8例良性局限纤维型胸膜间皮瘤均表现为胸膜单发结节影。
1.4 胸部CT扫描 CT上显示不规则增厚的胸膜常包绕肺组织,并可延伸至叶间裂,但仅90年代的10例作了胸部CT扫描,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伴有单个或多个结节,见表2。

表2 10例胸膜间皮瘤的CT扫描


CT扫描* 例数 百分率(%)
单发结节  5 50.0
包裹性积液 4 40.0
胸腔积液  3 30.0
多发结节  3 30.0
胸膜增厚  3 30.0
巨大肿块  2 20.0

  注:*部分病例有1个以上表现
1.5 胸水特点 43例中17例见胸腔积液(29.8%),其中中、大量积液11例(64.7%),肉眼外观胸液多数呈血性(58.9%)较粘稠,部分甚至可拉成条状或堵塞针头,病程中胸水由草黄色变为血性5例,占17例胸水病例的29.4%,胸水为渗出性,间皮细胞>5%者3例(17.6%),液气胸2例。
1.6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43例中22例作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其中见新生物2例(9.1%),管腔狭窄者7例(31.8%),阴性13例(59.1%)。
1.7 B型超声波检查 12例作了B型超声波检查,胸腔积液8例(66.7%),胸膜占位性病变、胸膜增厚、包裹性积液各4例(各占33.3%),部分病例有一个以上表现。
1.8 误诊疾病 术前误诊的疾病主要为结核性胸膜炎(23.4%)、肺癌胸膜转移(14.0%)、纵隔肿瘤(14.0%)等,见表3,总误诊率70.0%。8例良性胸膜间皮瘤中,7例误诊(4例误诊为纵隔肿瘤,3例误诊为肺癌),其误诊率为87.5%。

表3 43例胸膜间皮瘤的误诊疾病


误诊疾病 例数 百分率(%)
结核性胸膜炎 10
23.4

肺癌或伴胸膜转移 6 14.0
纵隔肿瘤 6 14.0
包裹性积液 4 9.3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2 4.7
肺隔离症 1 2.3
肋骨肿瘤 1 2.3

1.9 确诊方法及病理分型 经外科开胸手术病理证实29例;活检(经胸腔镜5例,经胸腔内肿块穿刺3例)病理证实8例;胸水细胞学证实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占多数,见表4。

表4 43例胸膜间皮瘤的病理分型


病理分型 例数 百分率(%)
恶性(未定型) 14
32.6

上皮型(恶性) 6 14.0
混合型 4 9.3
肉瘤型 3 7.0
局限型(未定性) 2 4.7
纤维型(未定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间皮细胞在腹膜抗菌防御中的作用
    带蒂大网膜修补肺结核术后主支气管胸膜
    真性主动脉瘤破裂入右侧壁层胸膜外1例
    胸膜活检联合微创引流酶学检测在良恶性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
    微波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论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及胸腔镜下表现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炎中的应用
    胸膜感染与肺炎致病菌不同 治疗应有别
    微创导管闭式引流术配合正规抗痨治疗结
    91例胸膜活检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