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开窗导萌术治疗上颌埋伏牙的护理

张秀云 张红玲

  迟萌或阻生是恒牙萌出异常的一种常见情况。乳尖牙脱落或拔除后,恒牙根已基本形成而逾期不萌出或长期埋伏在牙槽骨内,前者叫迟萌,后者称阻生[1]。在这种情况下,恒牙列中就缺少这颗牙,牙 合关系受到破坏,影响咀嚼和美观。为此,我科1997~1999年对13例上颌埋伏尖牙唇面牙槽部实施开窗导萌术,效果颇佳。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本组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3~15岁,牙位均为上颌尖牙,右侧7例、左侧6例。完全埋伏11例;无乳牙滞留者8例、乳牙早脱者4例;有明显外伤史者(跌伤、撞击伤)6例。均为门诊病人。
  方法:消毒皮肤,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牙槽粘膜,在牙槽部设计一蒂在上方的舌形瓣,切开粘骨膜后翻瓣,将该瓣折叠后缝合,暴露牙面,用塞治剂覆盖。
  结果:13例术后随访,无手术后遗症,经过正畸粘贴拉钩牵引导萌,均恢复到正常牙列位置,临床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及家长对颌面部手术有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出血太多,怕影响功能和美观。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安定其情绪,使患者理解手术过程和愈合结果[2]。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出血性疾病等病史,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术前清洁口腔和洁牙,准备好全颌曲面断层片、牙片。嘱患者术前晚充足睡眠;当日进餐后来门诊施行手术。
2.2 术前器械与敷料准备
  基本器械为牙槽嵴修整术的器械和龈切的敷料。诊疗盘中备口镜、镊子、15号刀片、3号刀柄、骨膜分离器、骨凿、持针器、小圆针、1号缝合线。另备口腔用骨锤。碘伏棉球、干棉球、无菌纱布、孔巾及手套。5 ml注射器、5号针头,2%利多卡因5 ml,肾上腺素1 mg。准备好牙周塞治剂的溶液和粉剂,调合板及调刀。同时将X线片置于读片灯上。
2.3 术中配合
  调整椅位,采取拔上颌牙的体位,调节灯光。消毒口周颌面及上颌前庭部,铺无菌巾。局麻后观察病情变化,如脉搏、呼吸、口唇颜色等。切开埋伏尖牙唇侧牙槽部粘骨膜,用骨膜分离器掀起“舌形”瓣,创区压迫止血。暴露骨面,参照X线片,用骨凿将尖牙冠部骨质去掉,暴露埋伏尖牙牙冠唇侧面,将舌形瓣尖端向内卷曲,缝合于瓣基部。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创面,此时应迅速调合好1~2个牙位的塞治剂,并做成条形,在擦干创面时,立即送入创区,用盐水棉球或唇颊粘膜按压塞治剂,充满创区,平整牢固。不能过干、过稀,边缘完整方能较好地保护创口。
2.4 术后护理
  术后当天不能刷牙、漱口。次日可轻轻刷牙、漱口。术后创面如有肿胀、疼痛,可行局部冷敷。术后进软食,不宜吃太热、过硬的食物。勿用舌舔创面,禁反复吮吸。防止塞治剂脱落,如有脱落现象应立即来院重新塞治,避免肉芽覆盖创面。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及止痛药物,5~7 d拆线,取除塞治剂后及时粘贴拉钩,用力牵引导萌。

3 讨论

  埋伏尖牙唇面开窗导萌术是逐渐用力将牙移入牙列中,恢复咬牙 合关系和美观,成功率高。术中注意选用合适的手术器械,骨凿要锐利,去骨要适量,不能将牙颈部以下的骨质去掉,以免影响根周骨的修复与重建。埋伏尖牙牙冠暴露要足够,去除周边软组织,彻底止血后创区置入塞治剂,以利于止血、止痛、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促进愈合,防止肉芽组织过度生长[3],有利粘贴拉钩,牵引导萌。如果不用牙周塞治剂,即刻粘贴拉钩,则因创面出血不宜操作,且肉芽组织易于生长重新覆盖牙面,不利于导萌。注意适应证的选择,长期埋伏在牙槽骨内不可能萌出的牙齿,往往引起邻牙向间隙倾倒,对牙 合牙伸长,还可压迫邻近的牙,造成病理性牙根吸收。经摄X线片证明不是与邻牙易位或牙冠与邻牙根无交叉者,均可采取开窗导萌术,达到平衡、稳定和美观的正常牙 合。
  (本文承蒙刘境华教授、卢爱工主任护师指导,特此致谢)
  

张秀云(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长春 130041)
张红玲(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长春 130041)

参考文献

1,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36~137
2,刘清洁,熊志忠主编.口腔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6
3,张举之主编.口腔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08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节段开窗髓核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临床
    双开窗减压R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
    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治疗腰椎管
     开窗技术 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
    保留椎板骨桥 开窗 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