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在吸痰过程中的应用

项明珍

摘 要:将127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0例在吸痰期间应用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对照组57例在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观察组甲乙两人操作采用捏-吸-捏-湿的循环过程;对照组采用给氧-吸痰-湿化循环过程。两组吸痰后SaO2、症状、体征进行对比观察,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χ2=92.4,P<0.005,提示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效果优于在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的效果。
关键词:简易呼吸囊 吸痰

Key words:macadomized respiring ball drawing sputum▲

  气管内吸痰是保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护理措施。吸痰前后充分吸氧,且吸痰与吸氧交替[1],病人仍出现心率增快,SaO2下降等缺氧症状,我科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在吸痰中应用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的方法,吸痰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本组12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7~74岁,平均48.2岁。其中意识清醒24例,昏迷46例;气管切开55例,气管插管15例;机械通气58例。对照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5~76岁,平均46.3岁。其中意识清醒23例,昏迷34例;气管切开50例,气管插管7例;机械通气49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意识状态、人工气道,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吸痰方法
  两组吸痰前常规翻身拍背,安置适当体位。观察组:简易呼吸囊接氧气,流量6~8 L/min,机械通气者撤去呼吸机,接上呼吸囊。由甲、乙两人操作,甲者捏皮囊3~4次,乙者吸痰10~15 s,然后甲者再捏皮囊15~20 s,乙者待病人吸气相时向气管内注入灭菌生理盐水3~5 ml后,甲者继续捏皮囊10~15 s,乙者吸痰10~15 s。根据捏-吸-捏-湿的循环过程,直至把痰吸尽。
  对照组:机械通气者氧浓度调至100%,常规吸氧者加大氧流量至8~10 L/min,两者均吸氧10~15 s后吸痰10~15 s,然后气道注入湿化液3~5 ml,根据给氧-吸痰-湿化气道的循环过程,直至将痰液吸尽。
1.3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吸痰后观察比较 (例次,%)


组别 吸痰
次数 SaO2 症状体征 气道通畅1~2 h以上
≥95% <95% 气急 痰鸣音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P 1680
1454
 
  1590(94.64)
1194(82.12)
92.4
<0.005 90(5.36)
260(17.88)
-
-  810(48.21)
1140(78.40)
102.0
<0.005 184(10.95)
260(17.88)
30.7
<0.005 1540(91.67)
1100(75.65)
150.0
<0.005


2 讨论
  从表1可见观察组吸痰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吸痰前后虽加大吸氧浓度,但在机械通气时病人一方面要克服通气机回路、人工气道的阻力;另一方面由于吸痰引起呼吸增快、耗氧增加,会出现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对抗,不仅降低通气量,而且增加体力消耗和心脏负担[2]。而观察组用手捏呼吸囊,随病人相应的呼吸频率挤压和放松,逐渐增加潮气量,使缺氧改善。呼吸囊鼓肺可防止因负压吸引引起的小肺泡不张;呼吸囊通气可使湿化液迅速弥散至各段支气管,使痰液稀释,而利于排痰。■

作者单位:项明珍(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嘉兴,314000)

参考文献:

[1]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8
[2]张文武,李 燕,张炳勇等.危重病医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98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第七例——全身皮肤硬化,活动后呼吸困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
    13碳尿素呼吸试验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多种呼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穿琥宁治疗小儿反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
    浅论用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小儿反复呼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危险因素及
    颈髓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
    烧伤病人能量消耗的简易测定方法
    呼气末正压对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无创面罩 鼻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