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改良筋膜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的临床意义

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现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1996年6月至1998年8月,对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250例初产妇采用改良筋膜横切口的方法行剖宫产术,随机抽取42例进行同体自身对照比较。
二、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沿腹壁Länger线,切开皮肤12cm长,于切口中点切开皮下浅筋膜1cm,深达腹直肌前鞘,用食指探入,钝性撕开皮下浅筋膜,同时暴露出两条粗大的腹壁浅静脉,手术中保留一侧腹壁浅静脉,对侧腹壁浅静脉切断,手术后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垂直褥式4号丝线缝合5针,于两端血管存在部位用缝线做标志。术后3天用CET(日本AVIO公司生产,型号AVIO146)对切口进行观察、测试皮温,仪器可分辨温度差为0.1℃。术后7天切口拆线,术后40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切口两侧瘢痕厚度。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结果
一、 术后3天切口两侧温度比较
  术后3天CET观察切口区域皮肤温度增高,呈相对热区改变,显示器上可见清晰的切口影像,保留血管侧颜色较浅,血管切断侧颜色较深。切断血管侧局部温度(36.7±0.51)℃,保留血管侧的局部温度为(35.8±0.81)℃。皮肤温度差为(0.098±0.08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二、 术后40天切口两侧瘢痕厚度比较
  术后40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切口两侧缝线所标志处隆起的瘢痕厚度。切断血管侧为(3.61±0.61)mm,保留血管侧为(3.10±0.68)mm,瘢痕厚度差值为(0.546±0.1)mm,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讨论
一、 改良筋膜横切口的特点
  下腹横切口适用于妇产科手术,因沿Lnger线切开,术后张力小,愈合后瘢痕小,外表美观,与纵切口比较不易发生切口裂开及切口疝[2]。一般较为常用的切口为 Pfanenstiel切口。其特点为开腹时切开皮下筋膜,切断钳夹皮下血管[3]。近年来,国外开始采取改良筋膜横切口,他与Pfanenstiel方法不同,在于钝性剥离皮下筋膜,将血管推向一边,不损伤血管,无需止血,术后愈合良好,感染机会少,不必置皮下引流[1]。我们为客观地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设计并采用了同体对照研究方法将改良筋膜横切口中一侧血管切断,另外一侧保留。并应用CET及游标卡尺测量切口两侧的皮肤温度及瘢痕厚度,结果显示,切断血管侧的皮肤温度及瘢痕厚度明显高于保留血管侧。说明术中保留腹壁浅静脉对减轻局部的炎性反应,防止瘢痕增生有显而易见的临床效果。
二、对改良筋膜横切口愈合效果的评价
  皮肤损伤愈合过程在临床上可分为3个时期,即炎症期、增生期和塑型期,损伤性炎症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达高峰,而后逐渐消退,损伤后增生期为4~8周。炎性反应越严重,增生反应越显著[4]。因此,我们选择术后3天(即损伤性炎症高峰期)进行CET检查,观察局部温度的时间,术后40天作为测量皮肤切口瘢痕厚度的时间。结果证实,术后3天切断血管侧皮下组织炎性反应较重,皮肤呈现相对热区改变,与保留血管侧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40天,血管切断侧局部瘢痕增生比较明显,用游标卡尺测量切断血管侧瘢痕与保留血管处瘢痕厚度差异极显著。
  综上所述,改良的筋膜切口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由于保留了血管,有利于术后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功能重新建立,减少了局部瘀血发生机会,从而减轻了局部炎症反应,愈合效果良好,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改良式子宫被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
    小腿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小腿筋膜蒂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
    阔筋膜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内
    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96例临
    带血管阔筋膜张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
    手术治疗成人臀肌筋膜挛缩症
    逆行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
    闭合复位改良梅花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