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体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呼吸功能 肺部并发症
    上腹部手术时手术操作反射性地刺激部分肋间神经以及中心静脉压增高,可使胸腔容积缩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加之手术后胃肠胀气等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较大,致使呼吸功能需在术后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为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本文对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择期上腹部手术的患者232例,比较在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未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情况,手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上腹部手术232例中,男162例、女70例,年龄21~80岁(平均49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手术88例,肝脏手术63例,胆道手术52例,胰腺手术21例,脾脏手术8例。无严重心肺疾病,住院14~18 d,均治愈出院。
    1.2方法
    分组:术前呼吸功能训练130例,术前未行呼吸功能训练102例。观察肺部常见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炎、肺栓塞、呼吸道误吸、呼吸衰竭。呼吸功能训练方法:①束腹胸式深呼吸训练。用腹带缠绕患者腹部,松紧适宜,教患者闭口经鼻深吸气,在吸气末屏气1~2 s后缩唇缓慢呼气4~6 s,每日3次,每次20 min。②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稍用力咳嗽,声门打开,使气体或痰液冲出,同时训练患者及陪护者学会双手保护切口,以减轻咳嗽引起疼痛的方法。嘱患者反复练习,共训练7 d。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的130例中,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26例,而术前未行呼吸功能训练的102例中,术后发生肺部并发
    表1呼吸功能训练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的比较(n)项目例数肺不张肺炎肺栓塞呼吸道误吸呼吸衰竭有训练13012*7*0*7*0*无训练1021810191*:与无训练比较,P<0.05症39例,两者比较相差显著(P<0.05),而且每一种并发症的两两比较相差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上腹部手术对肺功能影响大,由于手术后肺容积、膈肌功能、气体交换的改变和肺防御机制的减弱等变化可持续7 d或更久,导致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1]。术后肺容积的下降可持续数日或数周之久,导致上腹部手术后常常呈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膈肌功能的改变使患者的呼吸方式发生明显变化,潮气量明显降低,出现浅快呼吸;气体交换的改变常因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肺内分流、肺泡低通气等原因而导致低氧血症;肺防御机制的减弱则使患者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术前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肺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拟行大手术的患者,术前均应行深吸气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深吸气训练是使患者学会作深腹式或深胸式呼吸,是预防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症简单有效的方法[2]。本文分析发现,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的患者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栓塞、呼吸道误吸、呼吸衰竭等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
    进行束腹深胸式呼吸功能训练改变患者的呼吸方式,使胸式呼吸更有效地补偿腹部手术后腹式呼吸的不足。通过用力深吸气和呼气训练,有效地动员呼吸肌群主动参与收缩,增强和锻炼呼吸肌群耐力,促进肺部扩张,提高肺和胸廓的顺应性,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预防和减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3]。特别是膈肌的主动收缩,能使呼吸次数下降,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增加,咳嗽能力增强[4]。呼气肌群的主动参与能促进肺内残留气体排出,减少死腔通气量,从而增加肺容量,保障有效通气,充分供给机体所需要的氧气[5]。采用缩唇和深呼吸的动作训练,还可以使肺泡的通气以较大的潮气量和较低的频率完成,身体呼吸无用功较小,能避免呼吸肌疲劳,从而增加了呼吸的有效性[34]。做好呼吸功能训练还能提高呼气末肺泡内的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第七例——全身皮肤硬化,活动后呼吸困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
    13碳尿素呼吸试验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多种呼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穿琥宁治疗小儿反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
    浅论用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小儿反复呼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危险因素及
    颈髓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
    呼气末正压对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无创面罩 鼻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
    营养疗法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2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