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可吸收缝线捆扎治疗锁骨骨折

【关键词】  骨折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锁骨骨折80例,其中25例采用可吸收缝线捆扎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6~26岁,平均16岁。骨折部位:左侧11例,右侧14例;中段骨折18例,中外1/3段骨折5例,内1/3段骨折2例;横形骨折12例,斜形骨折13例;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因:车祸伤8例,跌伤17例。伤后入院时间2小时~8天。手术治疗为伤后3~9d。

    1.2 治疗方法:采用颈丛或分离麻醉。平卧垫高患侧肩背部,患肢消毒铺巾,以骨折处为中心做一长约3~5cm的切口,尽可能少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端,清除断端凝血块和嵌入软组织。解剖复位骨折,在骨折线两端1.5cm和2.5cm处以2.5mm的钻头在锁骨前后和上下方向分别钻孔,穿过对侧皮质。以1-0 PDS线直接穿过钻好的4个骨隧道,分别在锁骨前后和上下双重捆扎固定骨折。逐层缝合,皮肤采用皮内缝合。切口旁开一小口置皮片引流。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天,患侧上肢三角巾悬吊3~4周开始行功能锻炼。

    1.3 结果:本组25例,均获随访6~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摄片检查,除发现所钻骨孔及骨折线外,无其他残留物。骨折术后6~8周骨折线消失,骨痂生长丰富,骨折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和再骨折。肩关节活动良好。

    2 讨论

      锁骨为一“~”形细长管状骨,部位表浅,易受到暴力而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98%[1]。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采用闭合手法复位“8”字绷带、 双圈法、特制锁骨骨折牵伸带等外固定,尽管常能获得满意的功能,但由于固定不牢及骨折端受附着肌肉、韧带收缩和上肢重力作用,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难以维持,易再移位,往往需多次整复给病人带来更多痛苦和对骨折再次整复的恐惧。或外固定太紧造成腋部血管神经压迫、 局部皮肤压疮、 皮炎、 感染,强迫体位固定时间较长,大多数病人不能坚持治疗及过早拆除外固定,骨折易再移位往往生畸形愈合。而使锁骨失去应有的功能和形体美观。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优点是使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避免外固定的不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美的追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指征有所放宽[2]。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术式有克氏针髓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螺丝和钢丝内固定等[3]。克氏针内固定存在不易控制骨折端旋转活动[4],有时还会向体内或体外滑脱,内固定不够牢靠,可能造成骨不连。还有克氏针滑入胸腔的报道[5]。钢板、 螺丝和钢丝内固定可以使骨折达到坚强内固定和解剖复位的效果,但治疗成本明显增加,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生理负担。

      锁骨的受力是压弯组合载荷且承受旋转力矩,它来自胸锁乳头肌,向上后移,肩峰端由于胸大肌的牵拉及机体的自身重量,向上、 向内旋转而引起扭转,所以锁骨骨折往往为扭转骨折。骨折内固定如果违反它的力学原理,也易造成内固定的疲劳而断裂,影响骨折愈合。锁骨内固定的目的在于解剖复位牢靠固定,以利于恢复锁骨形态和早期功能锻炼。

      本组病例选择可吸收缝线作为内固定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譹?訛PDS线具有一定的强度为松质骨弹性模量的8~10倍,能维持有效强度达到8个多月,适合对固定强度要求不大的骨折进行固定。PDS线内固定易符合锁骨骨折的力学原理;?譺?訛采用PDS线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金属内固定需二次手术取出的弊端;?譻?訛手术切口小,并采用皮内缝合切口瘢痕很小,符合美学要求,患者易接受;?譼?訛手术不需太多特殊器械,操作简单。但本法也有局限性,对粉碎性骨折不能达到牢靠的固定效果,故不宜选用。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01.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
    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失败2 例分析
    可吸收螺钉在股骨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可吸收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失败2 例分析
    可吸收螺钉在股骨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可吸收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可吸收缝线捆扎治疗锁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37例
    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0例
    大鼠全身辐射损伤后小肠吸收功能变化的
    20例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的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