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而骨科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是否伴有血液流学变化,文献报道罕见。为此,我们观察了32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因股骨颈骨折行THR术的患者32 例,男18 例,女14 例;年龄62~75 岁(平均67.7 岁)。无严重心脑血管病,无糖尿病及其他合并伤;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后无感染、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髋关节后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关节为德国林克公司生产,型号为RIB、生物型,术中均未输血,术中出血220~390 mL,平均310 mL;手术时间65~115 min,平均时间95.6 min,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1.2  方法  于手术前1 d、手术后1、4、7、14 d清晨空腹抽血5 mL,肝素抗凝。用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H200522)

    LGR80A型血粘度仪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AXT乍动生物分析仪测纤维蛋白原;微量毛细管法测定HCT;温氏法测定ESR;将HCT和ESR输入血粘度仪配套电脑,自动换算出其他血流变参数。整个检测在抽血后4 h内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使用STATA8.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术后1、4 d与术前1 d比较无明显变化,但呈逐渐升高,术后7 d达高峰,与术前1 d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4 d降至接近术前水平。红细胞变形指数术后1 d较术前1 d明显降低(P<0.05),刚性指数术后1 d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0.05),并于术后4 d降至接近术前;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术后1、4、7 d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0.05),术后14 d降至接近术前。术后第7天与术后1 d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变化不明显。术后第14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变形指数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14天与术后第7天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见表1)。血液流变总体变化趋势为术后早期(术后1、4 d)全血粘度变化不明显,术后7 d明显升高;术后早期还原粘度、血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且红细胞流变性变差,术后14 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表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3  讨    论

    红细胞的流变性主要体现在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红细胞直径约为8 μm,但能很容易通过直径为4 μm的毛细血管腔,这表明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2,3]。变形性不好的红细胞基本呈双凹圆盘状,随血液向前流动,而且不断翻滚,干扰血液流动,使血流粘度增高;变形性好的红细胞可变成梭状、弹头状和杆状等,顺着血流方向被拉长,红细胞的翻滚运动减少,对血流干扰减弱,血液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各类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放射学观察与
    人工破膜加缩宫素150例在第一产程中的
    自体输血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
    老年性痴呆患者全髋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
    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35 例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人工全膝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