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
|
【关键词】 股骨头 置换术 老年 骨颈骨折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动作迟钝等因素,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老年人本身的合并症较多,为避免合并症反复发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6年6月应用人工双动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38 例,全部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 例,男11 例,女27 例;年龄65~88 岁,平均77.6 岁。左24髋,右14髋。伤后1周内手术29 例,1周后手术9 例,其中最长者4周。20 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27 例有并存症,两种以上的并存症12 例,个别有4种并存症。并存症中高血压病11 例,心肌供血不足4 例,糖尿病5 例,慢性支气管炎5 例,帕金森氏综合症2 例,褥疮2 例,慢性胃炎4 例,痛风1 例,大隐静脉曲张5 例。骨折分型均为头下型(GardenⅢ、Ⅳ型)。
1.2 手术方法 选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消毒铺巾后采用改良Gibson切口进入。将外旋肌群、臀小肌及部分臀中肌肌腱切断,显露髋关节后上方结构。“T”形切开关节囊,屈曲内旋患髋,取下骨折的股骨头,在模板配合下,于小粗隆上1.5 cm截骨,开口器开口,髓腔锉依次扩大髓腔。若髓腔较大伴有骨质疏松则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柄;若无明显骨质疏松且髓腔较匹配者,直接安装假体柄及合适的双动型假体头。将人工半髋复位后,反复冲洗创口,置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切口。
2 结 果
38 例术后3周下地行走,无一例死亡。38 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4个月~3.5年)。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1],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本组优29 例,良5 例,可3 例,差1 例。
3 讨 论
3.1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或多或少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当其进入老年期后,骨量下降及骨强度减弱,常合并有骨质疏松。老年人股骨颈头下部位缺乏皮质骨支撑,此部位在全身骨结构中应力最集中、变化最大[2],故骨折类型多为头下型。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活动较差,外出机会少,肌力减退明显,故骨折所受的暴力相对较小,以跌倒为主,大部分为单侧骨折[3]。当头下型骨折发生后,股骨头部缺乏血液供应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骨折后若不及早恢复功能,则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3.2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目的 股骨颈骨折后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负重,失去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水平及尽早恢复生活质量为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方法有多钉内固定术、半髋置换术及全髋置换术。多钉内固定需要骨折端的尽量解剖复位,骨折愈合需要较长时间,仍需长期卧床,特别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率较高。张永飞等[4]认为,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率达46.7%,一旦发生股骨头坏死还需再次手术。全髋置换术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
3.3 人工双动半髋置换术的优点 在老年患者中,特别是70 岁以上的患者,身体条件较差,运动量明显减少,几乎没有重体力劳动,对髋部的承重要求大为减低,只要能达到行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大多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人工双动半髋置换能满足以上要求,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特别是手术风险小等优点。双动半髋在小范围运动时以内小股骨头与聚乙烯之间的运动,即内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在大范围运动时是外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运动,即外关节的运动。这样明显减少了[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内固定结合AO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