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正文  

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26起、1起、13起和4起,病原确诊率分别为76.5%(26/34),100.0%(1/1),86.1%(13/15)和28.6%(4/14)。13起确诊的细菌性痢疾疫情中,检出福氏志贺菌为主的8起,志贺菌为主的3起,宋内菌1起;4起确诊的感染性腹泻疫情中,分别由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引起。
    
  图1 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时间分布(略)
    
  2.3 疫情处理效果评价
   
  2.3.1 疫情流行时间和复燃情况  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时间最短分别为9d,5d和4d,最长分别为150d,37d和42d;平均流行时间按中位数(M)±4分位数间距(Q)计算,3种疾病分别为(23±15)d,(14±11)d和(11±11)d。64所发生爆发疫情的学校中有6所在1.5a时间内发生了疫情复燃情况,其中伤寒副伤寒4起,感染性腹泻2起。
    
  2.3.2 首发病例—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的时间间隔  按中位数(M)±4分位数间距(Q)计算,首例病人发病与疫情报告平均时间间隔伤寒副伤寒为(14±14)d,细菌性痢疾为(8.5±9)d,感染性腹泻为(6±6)d;疫情报告与处理的平均时间间隔3种疾病均为0d。
    
  2.3.3 采取措施至末例发病时间间隔  伤寒副伤寒为(7±4)d,细菌性痢疾为(3±1)d,感染性腹泻为(4±4)d。
    
  2.4 影响处理效果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见表1。
    
  表1 影响学校肠道传染病处理效果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略)

  注: 赋值方法,首例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为实测值;病

种:感染性腹泻=1,细菌性痢疾=2,伤寒副伤寒=3;传播途径:生活接触=1,食物型=2,水型=3;病例隔离措施:隔离=1,前期未隔离后期隔离=2,未隔离=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14.33,P<0.0001。   

  对资料完整的55起疫情(n=5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采取措施至末例发病时间间隔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处理效果的病种、学校等级、城乡分布、罹患率、传播途径、首例与报告时间间隔、病例间隔措施、疫情处理重视程度8个因素为自变量,确定检验水准为α=0.05,因素选入和剔除的标准均为0.15。多元回归分析共选入4个因素,即首例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病例隔离措施、病种和传播途径。
    
  3 讨论
    
  近年来,广西学校内发生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起数超过同期全自治区发生该病总起数的50%以上,表明学校已成为广西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地带,是该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对疫情处理效果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疫情报告越晚、病例隔离措施落实越差,采取措施至末例发病时间间隔就越长;(2)伤寒、副伤寒所致的爆发疫情中此时间间隔要比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长,与此3种疾病各自的潜伏期有关;(3)水型传播所致的爆发疫情中此时间间隔比食物和生活接触型要长,与该类爆发较为严重和涉及范围较广有关。由此表明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是影响疫情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对于伤寒、副伤寒尤其是水型爆发疫情尤其要抓紧采取各项措施。为此笔者提出如下预防控制对策:(1)重点地区应放在发病率高而学校卫生设施不良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带。(2)做好春、秋2个学期开学时的监控工作。(3)着重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和监督。(4)加强学校疫情报告制度和校医的培训。(5)对于伤寒、副伤寒爆发疫情尤其要加强病例的隔离治疗措施,注意疫情处理的彻底性。
   
  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以甲型副伤寒引起的为多见,与全国其他省份及国外资料报道的以细菌性痢疾为多见不太一致 [1-5] 。由于伤寒副伤寒与其他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相比,潜伏期长、病程长,治疗费用昂贵,引起的爆发疫情流行时间长、控制措施见效慢,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广西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的
    福州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现状及管理措施
    广西地区葡萄糖
    HLA DR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 壮族IgA肾病
    HLA DR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 壮族IgA肾病
    广西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的基本情况及影
    浅析医学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方向
    浅议学校管理中心理学理论的运用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激发中职学校学生的
    广西应用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效果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
     学校恐怖症 的临床特点与心理社会因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