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正文  

高海拔地34年传染病趋势分析及对策

分别上升68.13%、97.37%。见表3。 表3  全州各时期传染病发病顺位变化

    3  分析及对策

    34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计免冷链期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发病下降幅度增大,其平均发展速度为76.41%,平均递减率为23.59%[2],这与全面开展计免以来呼吸道传染病下降幅度密切相关,但主要传染病流感、肺结核的发病呈起伏性波动,其原因可能与全州地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1321~4200米)。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有关。全州又属多民族杂居地,牧区人员流动性大,山高路远,医疗卫生人员服务半径大,医疗卫生条件差,致使疾病控制受到一定影响。由此,在以科技振兴为先导的大潮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卫生条件,增强人群免疫力。继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法》贯彻力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提高基层的民族业务素质,做好传染病的监测管理报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传染病及时控制和预防不失为有效手段。

    甲类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使疾病谱发生改变,前两时期以呼吸道传染病构成为主,约占比例均在52.28%以上,后一时期少于肠道传染病说明免疫控制防治传染病有效,与全国防制成效一致[3]。1990年经省计划免疫审评验收,达到国家和省“七五”规划的控制指标,就今后计免预防而言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据1980~1993年报告,无论急性或慢性呼吸道传染病,80岁以下人群均有发病,终年均有发生,分析有以下因素:(1)全州系高寒山区、冬季长、居室通风不良、聚居密度较大。(2)经济生活水平低,机体免疫差,一旦传染源介入,使易感者接触几率增加。(3)基层防保组织不健全,免疫薄弱。因此应继续利用各种形式普及计免冷链知识,充分发挥生物制品的效应,提高人群抵抗力,消除免疫空白,促进防治工作均衡发展。

    肠道传染病全州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痢疾、病毒性肝炎危害较重,痢疾报告地区分布面广,年均发病率在10.53~96.55/10万之间。以7、8月为发病高峰;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地区发病率高。以1岁组和20~39岁组人群发病最高。发病率分布特点主要由于群众卫生习惯差,经济文化落后,人畜共饮无消毒措施的浅表地下水,无公厕,随气温升高,水或食品受到污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势必造成传染病流行。因此,大幅度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从人群的饮食习惯、风俗、环境卫生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等法规。

    性传播疾病为新报病例,其控制应采取多部门配合,抓好重点人员的监测、检查、治疗工作。大力开展对家庭、社会、个人道德的知识教育,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注:笔者曾从事于该地区流行病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树勤.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0.

    2  杨振明.用一次平均法计算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卫生统计,1993,10(2):38.

    3  黄明.平果县1980~1989年疫情统计分析.中国卫生统计,1991,8(4):64.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高海拔地区老
    我国高海拔地区人群微循环研究概况
    驻藏高海拔边防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对海拔2260m限制性慢性气管炎 肺气肿 
    高海拔地区38例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分
    中度海拔地区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患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