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引流口处皮肤反复破溃 脓液流出并发热

  住院医生:该病例虽放置了引流,但对引流管的管理上有欠缺,没有了解引流管是否通畅 和逐步拔除引流,这是造成不彻底的原因。故在引流管的管理上应注意:脾窝处引流不必用 负压,可接连无菌引流袋,切忌引流袋太高,以免造成逆行感染。特别是为了保持引流管的 通畅,每日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或常用手挤压管壁。当证明无新鲜血液引出后,可 在24~48 h轻轻转动并逐步拔除引流管。如病人术后腹水较多,有腹水自引流管流出, 并证实无活动性出血,可拔除引流管,并将引流口缝合。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食管胃底附 近的引流,可放置3~4 d,每日转动,逐步拔除,避免长时间的压迫造成周围的空腔脏器压 迫缺血坏死。
  副教授:该病例在第1次手术后3周才出现发热(呈间歇热),腹部原引流口处皮肤破溃 并有脓液流出,特别是伴有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25.6×109/L)时,未经任何特殊检查, 就错误地认为“引流口的一般性皮肤感染”,进行了简单的局部扩创引流治疗,未给予足够 的重视,贻误了病情,增加了病人痛苦。这反映了对膈下感染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其警惕性 不够。门脉高压症术后膈下感染的临床表现各异,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所掩盖,而 且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部分病例的症状不典型,症状较轻。该病例的膈下感染的临床表现 就较为特殊,术后3周才出现发热,无明显的向肩背部放射的上腹部疼痛等典型表现,而以 引流口破溃流脓液为主要表现,所以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怀疑有膈下感染时, 应进行胸腹立位平片、B超和CT等检查。胸腹立位平片的阳性率达85%~95%,而且B超检查是 一种迅速、简单、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危重病人尤其适用,特别是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 抽吸(PCA)或插管引流(PCD),既可诊断,又可治疗。故除一般X线检查外,B超应列为首选。
  教授:该病例在诊断为“膈下感染脓肿形成”后,对该膈下脓肿的大小、部位、以及是否 为多房、多间隔的脓肿等问题没有详细分析的情况下,错误地选择了仅在B超引导下行脓肿 穿刺引流术,未能将脓液彻底引出,造成引流失败并导致第4次手术。B超或CT引导下的PCA 或PCD固然有对组织创伤小、失血量少及局麻操作等优点,但膈下脓肿一般位置隐蔽,脓腔 间隙较多且脓液粘稠。这两种方法均有抽吸不尽及引流不畅的可能,盲目应用还可误入胸腔 ,所以应结合具体情况。当病人情况太差时,可先行PCA减压,待病情改善后有需要再行手 术。而当PCA无安全入路或者穿刺后脓液太稠引流不畅,以及多个或多间隔的膈下脓肿则应 考虑手术。B超定位后,对选择合适切口极为有利。切开脓肿后吸净脓液并探查脓腔大小及 走向,清除坏死组织,分开脓腔间隔。根据脓腔的大小可留置内径为1.0 cm的引流管,也 可置入多枚引流管以保证引流通畅。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机制探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