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异丙酚对过氧化氢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mu;mol/L异丙酚和过氧化氢组(P12.5+H2O2组);⑦25μmol/L异丙酚组(P25组);⑧25μmol/L异丙酚和过氧化氢组(P25+H2O2组);⑨50μmol/L异丙酚组(P50组);1050μmol/L异丙酚和过氧化氢组(P50+H2O2)。上述过氧化氢终末浓度为2μmol/L,脂肪乳剂取90μmol/L约等同于50μmol/L异丙酚中所含脂肪乳剂的量。
  2.实验:按上述分组,在相应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酚或脂肪乳剂,置于CO2掊养箱中孵育20分钟,再在相应组中加入过氧化氢终末浓度为2μmol/L置于培养箱中20分钟,取100μl上清作LDH测定,余下上清及细胞经冰浴中超声粉碎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TBARS含量,SOD和CAT活性,考马斯亮蓝法作蛋白定量。
  3.LDH释放率的计算〔3〕:
LDH释放率=(实验组LDH-自然释放LDH)/(最大释放LDH-自然释放LDH)×100%
  4.H2O2浓度的标定: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40nm处测其吸光度,再计算〔4〕:
浓度(mmol/L)=Abs×1000/39.4
  5.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用方差分析(ANOVA),样本率的比较经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后采用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
  四、形态学观察:上述处理的细胞作光镜下观察,另取细胞分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过氧化氢组;③脂肪乳剂和过氧化氢组;④25μmol/L异丙酚和过氧化氢组。各组处理及过氧化氢和脂肪乳剂浓度与“三”相同。处理后收集细胞,常规电镜制样,HITACHI H-600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一、异丙酚对氧化氢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见附表。3个浓度的异丙酚(12.5、25、50μmol/L)明显地减轻了H2O2所致的细胞损伤,表现为较低的LDH释放率,较高的SOD和CAT活性,并几乎完全地抑制了内皮细胞TBARS的产生。上述保护作用并非是异丙酚的溶剂脂肪乳剂的作用。
  二、形态学观察
  1.相差显微镜下形态:正常对照组细胞为多角形,排列紧密镶嵌,细胞明亮,胞核圆或卵圆形,内有核仁,呈典型的鹅卵石铺路样生长。过氧化氢损伤组可见单层内皮细胞明显肿胀,排列松散,可见部分细胞脱落,漂浮,镜下可见大片细胞脱失区(图1)。而异丙酚保护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且未见细胞脱失(图2)。
  2.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过氧化氢组和脂肪乳剂与过氧化氢组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肿胀,可见核内染色质溶解,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异常扩张,线粒体空泡化,胞质内基质透明,游离核糖体疏散稀少(图3)。而25μmol/L异丙酚与过氧化氢组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但线粒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图4)。

讨论

  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如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缺血再灌注等,因H2O2半衰期长,能自由弥散通过细胞膜,而成为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的重要的活性氧,尤其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上述病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5〕。目前认为,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①H2O2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ADP磷酸化的醣酵解或线粒体途径的某些酶失活(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使细胞内ATP含量降低,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同时细胞外黄嘌呤大量堆积,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可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形成恶性循环;②H2O2在亚铁离子存在条件下,发生Fenton`s反应,生成毒性更强的羟基;③H2O2和蛋白酶的协同杀伤作用,其机理不详,推测可能是两者促进了超氧阴离子的产生〔6〕。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异丙酚对大脑皮层突触体谷氨酸释放的影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异丙酚 安氟醚及其复合组对麻醉后期恢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隆胸麻醉的临床观
    微泵持续静注异丙酚 氯胺酮用于小儿复
    异丙酚麻醉诱导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影响
    异丙酚在离体鼠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
    异丙酚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异丙酚对血糖 血清钾及血pH的影响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220例临床分析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220例临床分析
    心脏程序刺激与异丙肾上腺素易化诱发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