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人胰腺导管上皮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

察发现,胰腺小叶间导管、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均呈IAPP免疫反应性,免疫反应产物呈棕黄色,主要位于核上方和两侧(图1),至闰管上皮和泡心细胞阳性染色减弱呈浅黄色(图2)。同一胰腺切片中,胰岛IAPP-IR细胞呈色强度较小叶内导管上皮弱,似闰管上皮呈浅黄色(图1)。观察邻片同一部位的IAPP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同一小叶内导管上皮IAPP为弱阳性(图3),但未见胰岛素免疫染色,而胰岛内及散在于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之间的Ins-IR细胞呈深棕色(图4)。
  阴性对照片未见任何阳性反应。
  关于人胰腺导管上皮内IAPP-IR细胞的分布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对大鼠胰腺的观察发现,导管上皮内均有散在的IAPP-IR细胞,而且其定位与Ins-IR细胞一致[1]。本研究观察到,人胰腺小叶间导管至闰管上皮和泡心细胞均呈IAPP阳性反应,但邻片Ins免疫染色相同部位均为阴性,这一结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胰岛淀粉样多肽是90年代末新发现的存在于胰岛参与血糖调节的第3种多肽激素[2],新近的研究表明,该激素也存在于胃肠道参与胃肠功能的调节[1,3],并具有促进肾近曲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等功能[4]。本研究观察到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内均存在IAPP,而且IAPP不与胰岛素共存,该结果与以往在大鼠导管上皮观察到的散在的IAPP与胰岛素共存细胞[1]结果不一致,推测其功能意义如下:首先,胰腺腺泡分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它们均通过导管分泌至十二指肠;同时,肠腔内的有害物质亦有可能反流入胰腺,因而,这些内、外源性物质极易造成胰腺损伤。但正常胰腺能低抗这种损伤,说明其自身的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已有研究报道,IAPP能防止有害因素对胃粘膜的损伤[5],由此推测,胰腺自身的抗损伤能力可能就在于其导管上皮能分泌IAPP,从而使胰腺组织免受内、外源性物质的损伤。其次,胰腺导管上皮是分泌碳酸氢盐的主要部位,IAPP在肾近曲小管能参与水盐代谢调节[4],因而提示胰腺导管上皮内的IAPP可能与碳酸氢盐的分泌有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IAPP的分布和功能可能存在物种之间的差异。但上述推测均有待证实。




图版说明

图1 正常成人胰腺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呈IAPP阳性染色,示胰岛的一部分。免疫组织化学PAP法,Mayer苏木精复染细胞核(以下同) ×400
图2 正常成人胰腺小叶内导管上皮()及泡心细胞(↑)呈IAPP阳性染色 ×400
图3 正常成人胰腺闰管(↑)及小叶内导管上皮()呈IAPP弱阳性染色 ×400
图4 图3邻片的Ins-IR染色,示图3中小叶内导管上皮呈Ins免疫染色阴性。图中可见散在的Ins-IR染色强阳性细胞(↑) ×400


Explanation of figures

Fig.1-4 Immunohistochemical PAP method. Mayer hematoxylin conterstain.
Fig.1 Intralobular ductal epithelium of human pancreas is positive for IAPP.  showing the part of pancreatic islet ×400
Fig.2 Intralobular ductal epithelium () and centroacinar cells (↑) of human pancreas is positive for IAPP. ×400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瘤一例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内镜超声在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瘤诊
    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9例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我对急性胰腺炎诊治的几点看法
    联合血管重建胰腺癌根治术 附7例报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