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从 伤寒论 方证看心理失调的中医学诊治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伤寒论》

  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理学范畴,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认知领域,在《黄帝内经》之中包含了大量的相关理论,无论是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人体心理状态重要性的阐发,到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相关“喜、怒、思、悲、恐”的脏属关系,还是从五行生克理论关于不同情志因素间的治疗与调护,到内涵庞大而丰富的“阴阳二十五人”理论对于“心—身”间关系的精辟阐发等等内容,无不反映了中国古先民对于“心理状态”与人体健康之间纷繁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把握。《黄帝内经》对于心身间关系密切性的认识,也从理论基础上充分奠定了人体心理状态在后世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定位,后世医家及相关医学理论中,均不同程度的把心理状态作为分析病因病机,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而极大地丰富与完善了《内经》理论体系对于“心—身”关系的认知层次。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对“心—身”间的密切关系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其中不少条文,蕴含了大量关于“心—身”双调内容的辨证论治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中所内涵的对于“阴阳”间胜复消长、交济互根关系与“心—身”疾病间相关性的阐发,更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极具实用价值的临床心理状态调治法则。
   
  笔者认为,对《伤寒论》条文中有关“心理状态”调治的学习研究,可以从包括“从阴”、“从阳”、“从阴阳”的“三从”原则的角度来把握。

  1  “从阴原则”与心理状态调治
   
  中医学对于“阴阳”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应象基础之上的,包括了对时间、空间及时空中各类法象的思辨与推演:其中,从时间角度而言,如“春夏、夜间、下午、后半夜”等相对时段;从空间角度而言,“北方寒水、南方燥金、下位、右位”等相对地域、空间;从物象而言,凡是“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等相对状态,均属于“阴”的范畴,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从阴思辨”法象。在《伤寒论》中,诸如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证等相关条文均蕴含了“从阴”辨治“心理失调状态”的信息。
   
  其中,干姜附子汤证符合“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患者的调治,综合脉证病机,本条文属于阳气大虚,阴寒内盛所致,这里“烦躁”二字反映了患者不能自我进行调整的心理状态,从现实情况考虑,这里的“烦躁”应须活看,因为基于病机的分析,可以断定,此“烦躁”绝非“烦无宁时,躁动不安”的病理征象,而当属精神极度疲惫、难以自调的心理状态反映,故取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取《内经》“寒淫所胜,平以辛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从 素问 调经论 看小儿五脏 三不足两有
    斑疹伤寒107例临床分析
    斑疹伤寒并心肌炎 肾功能衰竭1例
    斑疹伤寒并心肌炎 肾功能衰竭1例
    斑疹伤寒并心肌炎 肾功能衰竭1例
     伤寒论 脉诊应用之解析
    口服丙型肝炎复合多表位DNA减毒鼠伤寒
    伤寒杆菌耐喹诺酮类机制分子生物学基础
     伤寒论 论汗琐谈
     伤寒论 灸法浅探
    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分型方法在流行病学
    我国部分省市区鼠伤寒沙门菌的质粒谱分
    表达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减毒鼠伤寒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