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从 素问 调经论 看小儿五脏 三不足两有余 理论

【摘要】  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渊源于《内经》,多代指病理上的邪正盛衰关系。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阐述,该理论在《内经》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深入。笔者复习文献后认为“三不足两有余”主要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而言,亦因为这些生理特性,若一旦发病,常可产生可预知的特定的病理特点。 

【关键词】  内经; 三不足; 两有余; 儿童

《内经》中关于有余和不足的论述很多,多数情况下利用有余与不足来代指病理上的邪正盛衰关系,证候上表现为实和热,虚和寒的不同。如《灵枢·刺节真邪》有言:“虚者不足,实者有余。”《灵枢·逆顺》也认为:“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虚实,有余不足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和《素问·疟论》中亦言:“热为有余,寒为不足。”体现在临床上也有针对有余和不足分证论治的治则治法,《素问·疟论》中提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余折之,不足补之”的观点有共同之处。

  以上看法多泛泛而谈,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是http:// /《内经》中叙述有余与不足的专篇——《素问·调经论》。该篇原意是讨论如何调治百脉而达到医百病的目的,但其中根据五脏的邪正盛衰而分证论治的方法对于后世的五脏辨证或者脏腑辨证都影响深远,尤其是在中医儿科学中更具有提纲挈领的示范作用,所谓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实则渊源于此。北宋儿科名医钱乙正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创立了五脏证治法则作为辨证的依据;明代世医万全更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即所谓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万全在《万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总括其源时谈到“有余为实,不足为虚”。

  1 心

  《素问·调经论》中提到“有余有五,不足有五”,分别以神、气、血、形、志代指心、肺、肝、脾、肾五脏功能的邪正盛衰病理变化,所以文章一开始即指明:“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心藏神,故神有余、不足,即指心的虚实。原文“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类似的内容也见于《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其中“笑不休”和“悲”均属神的病变,心藏神,故病变部位在心。其中心气有余,心火偏亢,故见“笑不休”,此属心的实证;而心气不足,心神怯弱,故“悲”,此属心的虚证。至此,不禁恍然大悟,因为小儿五脏之中每每最难阐述其意的就是“心常有余”,常苦思冥想难得其要,今读番《内经》方才领悟,“心常有余”在生理上表现出小儿神思敏捷,聪明好奇,病理上则应当分为虚证和实证,此处的“心常有余”并非全指实证,心经的病变除了表现为烦躁、夜啼和口舌生疮等心火有余的实证之外,尚有心气不足,心神怯弱,易受惊吓的一面,因而在治疗上针对小儿心常有余的实证和虚证而分别选用补虚或泻实之法方才适宜。

  2 肝

  与心类似的还有《素问·调经论》中对于血有余、不足的论述,肝藏血,故血病多属于肝,本篇中所说的血有余、不足,实际是指肝有余、不足。肝在志为怒,肝气有余则多怒,治疗上以平肝、清肝、泻肝为主;肝气不足,疏泄失职,气机不畅,也可出现恐惧自失,惊惕肉瞤等症,治宜养血柔肝为用。此为内科所常见。引申至儿科当中小儿情志病少见,那又如何解释所谓的“肝常有余”呢?其实儿科学中的“肝常有余”并非指“肝阳亢盛”,主要是指小儿时期少阳升发之气旺盛,如草木方萌,欣欣向荣。正如《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中说:“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此确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发展至病理方面也有虚实二辨,但后世医家多将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出现的实证,以及高热灼筋,热盛动风的急惊风证候责之于肝常有余,此言不虚,然根据《素问·调经论》所解,肝常有余应当除了血有余的实证表现之外,还包括血不足的虚证,因而有必要细辨儿科学中常见的手足搐搦,徐徐蠕动的慢惊风证候,在治疗上当以养血柔肝,扶土抑木为常法,误用清肝、泻肝之品反生恶变。

  3 脾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支不用。”脾主肌肉而充形体,故形有病多主于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然小儿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失常。运化不足,饮食停滞,短期内多生腹胀、大便不调诸症,长期则更伤脾胃,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乏源,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从 伤寒论 方证看心理失调的中医学诊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