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84例临床资料分析

孙建英 徐俊冕

    “惊恐发作”由HG.Well首次于1919年描述,为急性的焦虑发作,呈突然的强烈恐惧伴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以心血管、呼吸道症状多见,常见突发的胸闷、心悸、头昏、哽咽感,有两组特征性的症状:(一)过度换气症状,因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症状,此时有头晕,面部、口唇与四肢麻木感等;(二)认知症状,病人多有濒死感、怕晕倒、怕失控、怕发疯感。症状发作持续15~30分钟,可自行缓解。亦有少数病例持续达1小时以上。ICD-10将惊恐发作频度大于每月四次以上,发作不局限于特定的情境者称为惊恐障碍;发作出现于人群聚集场所者,则称为惊恐障碍伴发广场恐怖[1,2]。
  惊恐障碍过去国内报告不多,治疗研究缺如,原因在于这类病人多认为自己是“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急症,往往不到精神科或医学心理科求诊。自从开展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后,发现惊恐障碍并不少见,在各种形式的焦虑障碍中约占15%[3]。
  此文收集自1997年6月至1999年4月间,用帕罗西汀治疗84例惊恐障碍的病人。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均为自1997年6月到1999年4月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病人,经SCL-90测试及临床会谈,按CCMD-Ⅱ-R标准诊断为惊恐障碍。完成帕罗西汀治疗惊恐发作共计84例,其中包括以往安定类治疗效果不佳的一些病例,连续服药8周,每周随诊一次。随诊未到8周主要为非本市人员,或因医疗保险等而转去其他医院的,则已一律剔除。
  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以病人的自我报告及医生晤谈发现为依据,分显著:完全或基本不再发作,可偶有轻微的焦虑感。好转:感觉到明显改善,可还有惊恐发作,但发作频度,程度已明显减轻。无效:没有改变。
  3.给药方法:帕罗西汀20mg qd,要求维持6月至1年。

结 果

  1.一般情况
  性别:男34名,女50名,两组年龄无差异,以中年居多,14-66岁。平均病程:<1年有59例,占70.24%;其余25例,占29.76%,病程1-20年不等。
  2.伴随症状
  (1)并发广场恐怖症状者,共24例,占28.6%,与病程有关。病程<1年者发生率为23.9%,病程>1年者发生率40%,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
  (2)并发抑郁症状者,共39例,其中女病人27例,发生率54%;男病人12例,发生率35.3%,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女性病人更易于并发抑郁症状。
  (3)并发疑病症状者,共22例,占总数的26.19%。其中女性15例,发生率30%,男性病人7例,发生率20.6%(P<0.05),表明女性病人更易并发疑病症状。
  (4)同时伴有广场恐怖和抑郁症状的共13例,占总数的15.50%。
  3.疗效分析
  根据以上判定标准,在患者进行随访的门诊中加以判别,显著进步有66例,占78.56%;好转者18例,占21.44%;无效者0例。
  4.副作用观察
  1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头痛,7例(8.3%)有恶心、厌食、胃不适、无力等症状,治疗过程中大多自行消失。
  5.起效时间:一般于2周明显见效,少数病例一周已明显见效。

讨 论

  1993年美国国家疾病调查中心的统计,普通人群中,约有15%的人在一生中有一次惊恐发作,3%的人在过去一月中有一次惊恐发作,1%的人已达到DSM-Ⅳ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4]。WHO15个中心跨国协作研究报告,在综合医院就诊病人中惊恐障碍占1.1%。其特点为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见;受教育程度低者多见[4]。由于惊恐发作表现特殊,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躯体症状为主,尤以心血管、呼吸症状居多,且有濒死感,故病人会反复多次急诊,求助于其他各科,甚至有的病人半年内急诊并作心电图百余次,非专科医生一般难以识别,故作诸多检查,造成医疗资源的很多浪费。另一方面患者又感到极度痛苦,有不良躯体感觉,但又不为医生、家属所理解。且在频繁的发作后,病人的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由此病人甚至丧失工作能力,不能离家外出。部分病人继发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行为[5]。因此,对惊恐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药物是当前主要的对症治疗手段。过去15年中,大量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都可治疗惊恐障碍,包括三环类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帕罗西汀和氯丙咪嗪治疗惊恐障碍
    养血益脑饮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脑梗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短疗程奥氮平联合氟西汀快速控制抑郁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