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对腹泻病因构成比例变迁及对策的浅议

The pathogenesis of diarrhea: proportional change and strategies
欧阳钦
Oyang Qin


腹泻是任何人一生中都曾有过的症状,即使在发达国家,成人平均每年发生
1~2次,发展中国家其发生率更高;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天大约有上亿的人口发
生腹泻,足见其十分常见。腹泻症状有轻重缓急之分,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危及
生命。全世界每年因感染性腹泻死亡人数多达400万,足见其危害极大。不同年
代、不同地区腹泻的发生率及病因构成比例各不相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难度
颇大。我们曾以医院住院病例为对象,统计1951年至1990年40年间每个年代(每
10年)我院成人的住院病例共11 497例,分析各年代腹泻病因构成比。结果显示
感染性腹泻最多,主要是菌痢、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胃肠炎、出血
性小肠炎及肠结核等,但在各年代逐渐下降,急性血吸虫病、出血性小肠炎近于
消失。而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UC)、克隆病(CD)、原因不明的慢
性结肠炎、功能性腹泻或肠易激综合征(IBS)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则逐年增
加,尤以UC增多为著。使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的比例由50年代32.6∶1降至80年
代2.6∶1;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的比例亦相应地由5.1∶1降至1.7∶1;40年间
功能性腹泻的住院病例增加5.5倍。腹泻的病死率由3.3%降至1.0%。虽然上述粗
略统计难以反映临床流行病学变化的全貌,但与我们临床工作的印象一致,反映
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卫生设施的增加,以及卫生知识的普及,感染性腹泻、
特别是需要住院的急症、重症病例有所减少,腹泻病死率下降,而非感染性、慢
性迁延性腹泻病例增加,这一病因构成比例改变的总趋势表明腹泻的诊治问题实
际上变得更为困难和复杂,如何面对这一变迁所伴随的新挑战,是一个亟待同道
们共同努力探索的问题。

此外,伴随各种致病原改变的医源性腹泻、旅行者腹泻的增加,伴随免疫缺
陷的肠道感染、胶原性结肠炎或淋巴细胞结肠炎,以及肠炎后消化吸收不良等屡
有报道,亦需加以认真研究,才能有效防治。

腹泻的诊断方法与其他疾病一样,十分强调详尽而全面的病史与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方面,首先应特别强调的是粪便检查,粪便的量与性状往往对确定腹
泻类型有重要诊断价值。涂片作Wright染色或美蓝染色查白细胞亦将对炎性腹
泻的判断提供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的细菌培养和选择性培养可望作出病原学诊
断。必要时使用非培养的病原体检测技术,如ELISA或DNA探针,有可能快速而
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其次,X线的对比检查对了解慢性腹泻病例的肠道运动及
黏膜病变十分有用,选择性小肠造影技术更可以有的放矢地观察局部病变。小肠
与结肠镜的使用及黏膜活检对黏膜病变的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急性结肠性腹泻
诊断不明确时,有人主张在发病4~7天内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活检,以便对感染
与非感染性结肠炎提供鉴别依据。黏膜细胞的电镜观察及组织的免疫组化或分子
生物学检测亦有一定意义。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有关实验室检查,如粪脂测定对脂
肪吸收不良的诊断有决定意义,而木糖试验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良有重要价值,
木糖吸收正常的吸收不良,提示胰腺功能不全所致。其他如VitB12吸收试验、
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等均各有用途。晚近开展的75Se标记牛磺胆酸吸收试
验对末段回肠吸收功能判断极为有用。各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程序中意义不同,相
辅相成,合理选择、计划安排体现出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总之,腹泻的实验室检查种类繁多,面对前述复杂而困难的临床问题,需尽
量避免拦河网、大包围式的扫射式检查,而应在分析病史及体检资料的基础上,
参考诊断树指向的流程,逐步深入、由简至繁地作出实验室诊断。

腹泻的正确诊断,特别对疑难、顽固性病例的诊断,取决于对其病理生理改
变的深入理解。即区别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与吸
收不良性腹泻的特点及潜在的病因,对照患者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的血液动力学
    止泻方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68例
    抗生素应用与婴幼儿慢性腹泻病的关系
    腹痛 腹泻 四肢肌无力 高血压
    中成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生山栀外贴劳宫穴治疗婴幼儿腹泻45例
    滕州市致腹泻弧菌及肠毒素检测分析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5例临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
    婴幼儿腹泻伴发低钙惊厥24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药物治疗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