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5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浴疗学 足 腹泻 婴儿 中药疗法 外用药

  秋季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常在秋冬季流行,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2007-09—2008-03,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5例,并与常规治疗65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30例均为本院儿科腹泻患儿,门诊28例,住院102例;年龄4个月~2.5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男35例,女30例;伴随症状:发热35例,呕吐58例,脱水55例,呼吸道症状25例。对照组65例,男34例,女31例;伴随症状:发热34例,呕吐60例,脱水56例,呼吸道症状24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大便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内无黏液脓血,大便每日5~10次。便常规检查提示有少量脂肪滴;白细胞、红细胞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1.3  诊断标准[1] 

  参照199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①发病于秋冬季节。②起病年龄为4个月~2.5岁婴幼儿。③起病急,水样便,每日5~10余次,可伴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④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检查正常或偏低。⑤粪常规检查可有脂肪滴;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排除腹泻伴其他全身疾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依据脱水情况补充电解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口服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伴发热、呕吐给予对症处理。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地锦草合剂足浴。药物组成:地锦草20 g,黄芩15 g,黄连15 g,葛根20 g,诃子12 g,肉豆蔻12 g。水煎取汁500 mL,药液温度在38~40℃,患儿保持坐位,每次40 min,每日2次足浴。

  1.4.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7日为1个疗程,分别于第4、7日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2]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性状、次数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腹泻次数减少,大便镜检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腹泻次数无减少,临床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4日痊愈率和7日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肠道感染。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病毒以轮状病毒为主,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2]。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易感外邪,内伤饮食,伤及脾胃,清浊不分而出现腹泻。《通俗伤寒论》中说:“夏伤于暑,被湿邪所遏而蕴伏,至深秋霜降及立冬前后为外寒搏动而触发。”指夏月小儿护理不周,感受暑邪,未及时发病,至深秋霜降或立冬前后,复感当令之邪而诱发。暑邪又多兼湿,湿热内阻于脾胃,下迫大肠发为湿热泻。治宜清热利湿,涩肠止泻。地锦草合剂方中地锦草、黄芩、黄连清热利湿,泻火解毒;葛根升脾胃阳气,解肌达邪,佐诃子、肉豆蔻涩肠止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锦草、葛根、黄芩、黄连均有抗病毒作用[3]。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中药汤剂足浴使药物通过足部皮肤的渗透吸收作用,随经络气血运行而发挥作用。

  本治法来源于河北省玉田县郭家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单味地锦草足浴方,并且加用清热利湿、涩肠止泻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解决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蒙药地锦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