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

束缚—冷刺激引起胃结肠电慢波波幅下降、频率降低、节律紊乱、快波减少、Ⅲ相MMC的周期延长或消失破坏,针刺足三里可减轻以上损害。针刺对于正常MMC常无作用(31)。胃电是有昼夜节律的,电针可增强此节律,还可调整脾虚模型的昼夜节律。在本经气血流注的辰时灸合穴足三里,可使胃电振幅度率的变化程度大于其他时辰(34)。

  不同的手法和针刺仪器对胃电的影响不同。胃肠动力障碍的患者,留针足三里和提插泻法可使胃电的频率略为升高或变化不大,但幅值明显升高,胃运动显著增强;提插补法使胃电频率、幅值明显降低,对胃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35)。针刺胃脘痛患者足三里得气后,慢波振幅明显升高,并随着针感的程度和传导发生变化。采用氦—氖激光照射健康人足三里,慢波振幅降低;照射家兔足三里、胃俞后,对胃电幅值有双向调整作用,而以升高占大多数,尤以足三里使胃电幅值升高幅度最大(36)。有研究发现,足三里输入声波对胃电的影响是双向调整作用,而对胃运动只有促进兴奋的作用;内关穴输声对胃电波幅影响不大,对胃电频率有双向影响,对胃运动只有促进作用(37)。

  2.4 针刺调整胃肠道运动的有关机制 近来研究发现针刺的作用与外源性阿片肽相似(31)。针灸和脑啡肽都可促进正常状态下的胃肠收缩,但对药物刺激下的肠道运动亢进具有抑制作用。针刺人中在抑制胃窦运动的同时使血清5-羟色胺水平降低。而阿片肽特异性阻断剂———纳洛酮有阻断针刺人中所抑制的胃窦运动的作用。另有研究证实,针刺大鼠腹部使交感神经和下段胸髓传出神经活性增强,抑制胃运动;针刺四肢使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促进胃运动,以上作用随着相应神经的阻断而消失。因此针刺调节胃肠运动可能是通过神经反射介导的(38)。针灸与胃肠激素的研究发现,针刺调整胃电节律紊乱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增加5-羟色胺、胃泌素在胃窦组织中的贮存,减少在血清中的释放来实现的(39)。电针内关使血清胃泌素升高,而对生长抑素和胃动素水平无影响(40)。针刺健康者足三里、天枢、中脘后血浆胃泌素增高。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针刺足三里后使血清胃动素含量明显降低,分泌趋于正常(1)。足三里穴位输声对胃泌素水平有双向调整作用,而内关输声则抑制胃泌素的分泌(37)。

  2.5 穴位特异性与胃肠运动的调节 目前倾向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的作用。针刺足阳明经下肢段的足三里、上巨虚、冲阳和内庭使胃窦容积增大,而伏兔、梁丘两穴和左右对照点则变化不明显(28)。激光照射足三里、胃俞对胃电幅值有调整作用,照射郄门对胃电无影响(36)。针刺足三里、内关使家兔胃节律紊乱明显改善,但针刺条口、天泉则无此作用(32)。说明经脉与经脉、穴位与穴位之间对胃电图的影响存在相对特异性。电针足三里能抑制五肽胃泌素所致胃电亢进,而合阳穴无显著作用。针刺脾胃病患者足三里对胃电图波幅影响比阳陵泉和非经穴明显。认为胃经经穴相对其他经经穴和非经穴有相对特异性。

  综上所述,针灸对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并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所证实。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阐明针灸机制,从而探寻治疗这一常见疾病的有效方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应着重于具有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疗效结果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判定标准。基础方面,除对胃电影响的研究外,应进一步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总之,对于胃肠动力障碍这一胃肠系统常见病症,除药物治疗外,针灸亦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并且有一定前景的治疗方法。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国际不育症治疗的新前沿学术会议简况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颅外颈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点状植入植皮法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一例
    Dick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误分析
    DDD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唇癌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华夏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学术会议纪要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