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平组改善较少;药物有关的副作用特别是踝部水肿及其他不适发生率,氨氯地平从基线时8.4%及23.3%分别增至30.6%(P<0.001)及33.1%(P=0.002),而氯沙坦两组与其基线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站立时在氯沙坦组头晕略有增加而氨氯地平组则无,原因未明[9]。在一项4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的研究,测血压谷值、降压幅度及有效率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氯沙坦的降压效应在治疗1周内出现。另一组5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的研究中,氯沙坦150 mg/d或依那普利20 mg/d,在治疗1~2周内血压明显下降,最大降压在加量后3~6周[13]。氯沙坦50~100 mg/d降压幅度最大,<50 mg/d未见明显降压效应。同样,在比较氯沙坦与氨酰心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时,观察到氯沙坦的降压效应在6周时达到平台,12周时并无更多的血压下降。


  对严重高血压的治疗,用氯沙坦多需与氯噻嗪或其他降压药物联用。一项179例严重高血压研究中,氯沙坦50 mg/d在12周时,22%仍可单药维持降压疗效,30%需联用氯噻嗪(2.5~25 mg/d),46%需加费洛地平或氨酰心氨或二者同用,2%加其他药物。所有病人血压下降26/19 mm Hg。与另一研究131例(黑人占31%)12周治疗,DBP下降18 mm Hg相似,服用氯沙坦50 mg/d并氯噻嗪12.5 mg/d胶囊,使1/3病人血压控制,但大多数需再加费洛地平[7]。


  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治疗亦与多种其他降压药物作过比较研究,大多是ACEI(如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氯噻嗪、氨氯地平、氨酰心氨及另一种AT1受体亚型拮抗剂氯沙坦。在8~12周短期治疗中,缬沙坦降压效果与ACEI相同,略不及赖诺普利,但无统计意义。在长达1年的长期治疗中(≥65岁高血压病患者),缬沙坦或赖诺普利降压有效率及降压幅度两组相同。如果单用缬沙坦血压控制不好,需加利尿剂的为25%~35%,缬沙坦与ACEI组在三项试验中均大致相似。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比较,其降压幅度及有效率也相同。若缬沙坦单用不能很好控制血压时,加氨氯地平并无更多的血压控制[6]。病人对氨氯地平起始剂量降压差,而剂量加倍后,随机入缬沙坦组28.6%的病人和氨氯地平组33.7%的病人,需要加其他降压药物才能满意控制血压[6]。


  两种沙坦类药物氯沙坦与缬沙坦降压效果的比较[14],缬沙坦80~160 mg/d 545例,氯沙坦50~100 mg/d 534例,安慰剂组269例。在8周终点时,降压幅度三组分别为14/11、13/10及5/5mm hg,两个沙坦类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相似(P=0.129);有效率(DBP<90 mm Hg或下降≥10 mm Hg)三组分别为61.6%、54.5%及29.3%。沙坦类药物的副作用:氯沙坦2085例与安慰剂535例双盲研究治疗2周,药物有关副作用(氯沙坦组15.3%,安慰剂组15.5%)及病人从试验退出率:氯沙坦组为2.3%,安慰剂组为3.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药物副作用为头痛(4.2%),无力或疲乏(2%)及头晕,氯沙坦组多于安慰剂组,前者2.4%后者1.3%。氯沙坦长期治疗(≥1年)306例中,常见副作用为头痛3.6%,头晕2.9%,无力或疲乏2.6%。突然停药无反跳现象,偶有肝功能升高及高血钾症。与ACEI治疗12周相比,氯沙坦组(2085例)咳嗽发生率为3.1%,而ACEI(依那普利、卡托普利或赖诺普利,239例)为8.8%,安慰剂组2.6%,显然氯沙坦组咳嗽发生率很低。在一组有咳嗽敏感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氯沙坦组咳嗽发生率17%~29%,与安慰剂组35%及氯噻嗪组25%~34%相似,明显低于赖诺普利组62%~72%。其他副作用,ACEI组疲乏无力6.7%,高于氯沙坦组3.8%或安慰剂组3. 9%,但头痛发生率则相反,氯沙坦组14.1%, ACEI 10.9%,安慰剂组17.0%[7]。与钙拮抗剂比较(氯沙坦与缓释费洛地平),老年人头痛及水肿氯沙坦组为9.0%及6.7%,而费洛地平组均为14.0%,氯沙坦组无力为8.0%,费洛地平组为1.0%。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较,氯沙坦组比氨酰心安副作用少,前者17.0%,后者27.0%,副作用与停药有关,前者为2.2%,后者6.9%[7]。


  缬沙坦40~160 mg/d 2 316例与安慰剂888例相比较,头痛头晕及疲劳约增多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赖诺普利比较,则缬沙坦组发生干咳明显减少(P<0.001)。易发生ACEI干咳的轻中度患者用缬沙坦80 mg/d 6周、赖诺普利10 mg/d或氯噻嗪2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颊面部皮肤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