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陈静 汪鸿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称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或促血管素,最初是
由多种培养的肿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生长因子,它能增加微血管与小静
脉血管的通透性。后来发现,该因子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血管
内皮细胞的增殖,所以定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

一、VEGF的结构

VEGF的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它是一种由亚基内及亚基间二硫键交联形成
的同型二聚体糖蛋白,分子量在34 000~45 000之间。它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有一定的同源性。目前已发现4种不同大小的VEGF单体多肽链,它们在人类细胞
中氨基酸残基数分别是121、165、189和206(在鼠类相应为120、164、188和205)。
这4种单体VEGF是同一基因由于mRNA差异剪接而生成的不同大小的表达产物[2]。
在人类,VEGF基因定位于第六对染色体的长臂上[3,4]。对VEGF基因结构的研究
显示[2],其基因组含有8个外显子;VEGF121是由外显子1至5及8等部分编码,
VEGF165另含有外显子7的编码,VEGF189还含有外显子6部位的编码;VEGF206则含
有另一段插入编码区。它们的未成熟多肽链具有一段疏水的前导序列(信号肽),
因此可以分泌到细胞外[5]。这几种VEGF亚型的同型二聚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生物
活性,但各单体本身则无生物活性。

VEGF189与VEGF206有很强的肝素亲和力,这与它们所含的6、7编码序列有关;
VEGF121无肝素亲和力;而VEGF165仅具有较弱的肝素亲和力。所以VEGF121分泌出
细胞后呈可溶的游离状态,而VEGF189和VEGF206分泌出细胞后主要呈基质结合状态;
VEGF165的性质则介于两者之间。VEGF165通常是体内产生最多的一种亚型。

VEGF的多肽链上含有糖基化位点。定点诱变实验显示[5],VEGF分子去
糖基化不影响其功能,而可能抑制其细胞分泌过程。

二、VEGF的作用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上广泛分布着两种特异性的VEGF结合位点,它们与VEGF的亲
和力有所差异。目前已确定,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在鼠类相应为胎肝激酶-1,
flk-1)与fms样酪氨酸激酶-1(klt-1)是VEGF的特异性受体。这两种受体基本只
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为膜受体类,同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与配体结合后,
该受体形成二聚体,引发一系列磷酸化的生化链式反应。

然而,这两种受体的激动效应有所不同。KDR激活后引起内皮细胞的分裂、
增殖和迁移;而flt-1激活后,不引起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据信该受体的效应与
调节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皮细胞与基膜间的相互作用有关[6]。这
两型受体作用的协同效应,构成了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

用超微免疫组化定位法发现[7],VEGF结合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外侧
面和一种被称为囊-泡小体(VVO)的细胞器上。VVO横跨在内皮细胞的管腔内侧面至
外侧面,可容血管内大分子物质通过至血管外。VEGF作用于VVO,促进大分子物
质的跨内皮转运,可能是其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一种机制。

三、VEGF的组织器官分布

VEGF在体内正常组织有广泛的分布。实际上,在个体胚胎发育过程中,VEGF
就有表达,可能与胚胎体内血管形成有关。在成人体内,子宫内膜、黄体和胎
盘都有VEGF的高度表达,说明VEGF参与了正常体内的血管形成过程。此外,在
正常成年个体的心脏、脑组织、肺组织、骨骼肌以及肾脏,都有VEGF不同程度的
表达。在这些部位,并没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据推测,VEGF的存在可能与维
持这些部位血管的正常功能状态有关。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肿瘤组织都有VEGF的较高表达。报道较多的有乳腺
癌,脑肿瘤,肾癌,卵巢癌等。其他组织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
血管肉瘤,膀胱癌,胚胎组织癌及颈部肿瘤也有报道。消化系统肿瘤中,肝癌、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人内皮抑制素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促
    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颊面部皮肤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