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加中药内服的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68例

作者:杨 军

  关键词 黄褐斑;中药内服;中药倒膜;综合疗法

  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倒模,局部使用维生素C导入等综合治疗黄褐斑68例(观察组),并与外治为主,不加内服中药的52例作对照(对照组),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诊断。
  观察组68例,男17例,女51例;年龄18~45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7年;发病部位以两颊、两颧为主。
  对照组52例,男14例,女38例;年龄20~42岁,平均34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5年;皮损部位以两颊、两颧为主。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内服。大便干结加大黄6g;月经不调加益母草、女贞子、菟丝子各10g;肝郁气滞加柴胡、瓜蒌各10g,郁金6g;肝肾阴虚加杜仲、枸杞子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面部用离子喷雾机喷雾,洁面后行穴位按摩,用自制中药粉倒膜(倒膜粉由白芍、当归、川芎、白及、白薇、桃仁、全蝎等组成)。维生素C导入用珠海华风产微电脑控制超声美容仪(WFUS-02A型)进行(工作频率1.2MHz±10%,声头直径3cm,连续输出,接触移动,输出功率0.3~1.9W/cm2.每次15~20min),治疗完毕擦护肤膏。每周做1次面部治疗。贴耳穴(内分泌、肝、肾、卵巢等),隔天1次。2个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除不用中药内服外,其他均与观察组一致。

3 疗效标准〔1〕

  治愈:颜面皮肤呈正常肤色。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

4 治疗结果

  观察组68例治愈17例,好转43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52例中痊愈4例,好转27例,未愈21例,总有效率59.6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3.17,P<0.01)。提示加用中药内服的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不加用中药内服组。

5 体 会

  黄褐斑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了,医学界较为集中的观点是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引起,在治疗上单一的药物内服或单一的外用疗效都不理想。在临床上采用综合治疗较为可行。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因病好发于妇女,且多伴有月经不调,并多与妊娠有关,故认为气血阴阳失调,冲任虚损为其发病根本,拟调整气血阴阳为治病之本。另外,久病则瘀,加用活血祛瘀药。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地黄滋阴补血;当归、白芍补血养血;川芎活血;桃仁、红花祛瘀活血;并根据辨证加用中药内服,加强治本的作用。维生素C能将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还原为色浅的还原型色素〔2〕,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抑制黑色素形成,结合使用超声波,局部用药提高皮肤内维生素C浓度,且保留时间延长,提高半透膜的渗透性,使药物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3〕,面部穴位按摩及耳穴刺激均能促进血液循环及调整机体代谢,临床较常用。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 541002 广西桂林市临桂路4号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方法改进
    中药蜜丸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谈中药捣碎方法运用
    中药制剂中含砷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补肾健脾中药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 
    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的几点经验
    中药炒炭质量控制
    中药硬胶囊剂内容物质量控制实验
    机切中药饮片的药材水处理方法介绍
    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药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86例
    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关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