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皮层下脑血管病的言语障碍与CT分析

朱朝阳 赵康仁

  传统观念认为,失语症是由优势半球皮层语言中枢受损所致,不同语言区损伤可引起不同类型失语症。自CT、MRI等新技术应用以来,业已证明引起皮层下结构受损的脑血管病亦可出现言语障碍即所谓“皮层下失语(subcortical aphasia,SA)”,且日益受到重视。现就本科近几年来发现的52例皮层下脑血管病所致言语障碍,结合CT资料及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2例皮层下脑血管病均经头颅CT证实为单一病灶,本组皮层下病灶指分布于内囊、丘脑、纹状体和放射冠处的梗死和出血,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32例,病灶最大层面直径10~35mm,病灶部位分布(见表1)。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61.4岁,均为右利手。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21例,中学20例,大专及以上6例。

表1 SA病灶部位分布


部位 丘 脑 内囊前支
尾状核头 内囊后支
壳 核 放射冠
左侧 10
12
16
3

右侧 4 2 4 1

1.2 检查方法 全部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病学研究室编制的临床失语检查法[1],检查时患者清醒配合,失语检查在发病后2~30天。
1.3 检查结果 52例中有3例梗死灶较大,发病短时间(2~4天)内检查表现为哑,几乎完全说不出话,或仅有咕噜声,信息量0~1。本组病例检查流利性上主要是中间型,有43例(82.7%)。结合CT定位,病灶偏前时,大部分是中间型偏非流利型;病灶偏后时,大部分是中间型偏流利型。大部分口语表达有障碍,自发谈话少,音调低,音量小,咬字不准,发音含糊。理解多有障碍,尤其是复杂理解更差。复述相对较好,除3例几乎不能说活外,绝大多数复述良好,复述正确率在90%以上的有42例(80.8%)。记忆多有下降,即刻记忆下降有40例(76.9%)。其他各项检查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SA各项检查得分情况


得分
(%) 信息
量 复
述 命  名 理
解 阅 读 书
写 计

词 颜色 反应 列名 朗读 理解
91~100 18
42
4
11
9
1
2
18
11
2
0

71~90 18 6 25 30 28 8 12 14 13 16 13
61~70 13 0 17 9 12 16 28 10 11 14 18
60分以下 3 4 6 2 3 27 10 10 17 20 21

2 讨 论
2.1 国内自郭可教[2]首先报道皮层下结构受损致言语障碍以后,又有多位学者相继报道[3,4],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组资料的SA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多数病例均有表达障碍,流利性以中间型为主,表现为自发谈话少,少数表情淡漠,不主动讲话,谈话音调低,音量小,语量少。有的说话费力,含糊不清,似舌头发硬,少数伴构音障碍。可以进行简单对话,如“您叫什么名字?”,“您多大?”,另有少数人可有错语出现,命名“牙刷”说成“划子”;②大部分均有理解障碍,对简单理解尚好,复杂理解,特别是一些表示比较结构、时空、顺逆结构和复杂文法结构(如“中秋节在端午节前先过”、“把钥匙放在铅笔和梳子中间,然后再用纸盖上”)理解较差;③复述相对较好,仅少数患者对较长句子复述较差,如复述“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屋子里坐满了人”仅能完成前半句;④命名方面,对词、颜色、反应的命名较好,而列名较差;⑤阅读、书写均有障碍,朗读尚可,文字理解较差。上述言语障碍的特点与文献报道一致[1~4]。
2.2 根据CT定位资料结合失语特征分析,本组SA病例病灶多分布于丘脑、内囊、尾状核头、壳核及放射冠等处,且病灶所在部位不同,其失语特征又有所区别,本组资料病灶在内囊后支、丘脑时,口语表达障碍主要是自发谈话少,低声调,音量小,不主动讲话,但大部分发音尚清晰,似“耳语&rdqu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异丙酚对大脑皮层突触体谷氨酸释放的影
    甲基汞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影
    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损伤后c
    脑干手术中自主呼吸静脉麻醉下脑氧的供
    脊柱脊髓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对家兔不同声强下脑干
    大鼠运动皮层甘氨酸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
    近皮层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建立研究
    经皮大脑皮层电刺激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
    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 鉴定及氧糖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