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 TPN 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秀华 张英华 徐永美

【关键词】  早产儿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体会

    危重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处于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的危险之中[1],因此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对促进疾病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TPN辅助治疗的62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22例,胎龄31.35±2.75周,出生体重1.95±0.42kg,其中原发病中重度HIE10例,吸入性肺炎12例,中重度硬肿症3例,单纯生活能力低下10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6例。对照组为同期54例,因经济原因未采用TPN治疗的危重早产儿,其中男28例,女26例,胎龄32.13±2.76周,出生体重2.02±0.51kg;其原发病为中重度HIE12例,吸入性肺炎6例,中重度硬肿症4例,单纯生活能力低下10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5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原发病无明显差异。

    方法:外周静脉营养液包括10%葡萄糖液、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20%中长链脂肪乳剂、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50%葡萄糖液、10%氯化钠、微量元素(安达美),现用现配[2]。观察组于入院2~5日开始TPN治疗,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者,待酸中毒纠正,肾功能正常后施行,TPN最短5日,最长17日,平均9.55日,输注方式采用周围静脉途径[3],包括普通套管针或周围静脉置管两种方法进行,用微量注射泵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采用奶瓶喂养,滴管喂养,胃管鼻饲等方法,胃肠不能耐受者,只给予10%葡萄糖液作为主要供能物质,输液过程中监测血糖并调整输液速度,疗程3~16日,平均7.5日。

    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营养液的配制:总液体量根据胎龄,出生的日龄、体重、病情而异,每日60~180ml/kg,热卡供给:出生第1周热卡每日从20~50kcal/kg开始逐渐递增至每日100kcal/kg,2周以上热卡为每日100~150kcal/kg。生后第1日给0.5~1.2g/L葡萄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糖速,从4~6mg/(kg·分钟)逐渐递增,最高不超过12~14mg/(kg·分钟),48小时后加用氨基酸、脂肪剂,氨基酸为0.5~1.0g/(kg·日),如能耐受每日增加0.5~1.0g/kg,直至2~3g/(kg·日),长期静脉营养者同时配加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制剂。营养液配制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专人于无菌台上配制。配制顺序:先将水溶性维生素及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液中,再加入氨基酸,然后加入脂肪乳剂,最后加入脂溶性维生素,边加边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荡。

    输液过程中的监测及护理:①保护静脉血管。②使用微量输液泵按计划恒定输注,并保证输液泵报警装置功能完好,杜绝脱管、空气栓塞等发生。③保证营养液的单通道输入,禁止在营养液入通道进行采血,输入其他药物等操作,以防止发生细菌污染、栓塞,破坏营养液稳定性等不良反应。④严密观察早产儿生命体征及有无面色潮红、皮疹等,记录出入液量,尤其是尿量。⑤做好生化检测,积极防治并发症。首先应进行生化检测,及时留取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肝功能等检测,开始时每日检测,2~3日以后酌情减少检测频率,以及时发现患儿有无高血糖、低血糖、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其次应预防静脉炎。

结  果

    体重增加情况:观察组TPN治疗后平均体重2.32±0.6g,平均每日增加22.36±8.34g,对照组治疗后,平均体重2.08±0.34g,平均每日增加10.35±2.46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8,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比较(略)

    治愈率: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6例,治愈率90.3%,对照组治愈38例,死亡16例,治愈率7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早产儿胃电节律和胃食管反流的初步观察
    外科危重病人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研
    汞中毒肾炎伴皮肉溃烂危重症治验
    浅议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抢救
    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有机磷
    呼吸机治疗危重患者体会
    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和脐血
    331例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危重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谈危重患者护理的道德要求
    脐静脉和外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早产
    早产儿的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