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分娩200例分析

蒋洲梅 蔡嘉慧 苗得璎 梁品容

  分娩疼痛可以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产时镇痛,因此如何提高分娩镇痛技术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澳门镜湖医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笑气)吸入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选择正常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年龄20~35岁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两组,镇痛组2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
  2.方法: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4 cm时开始吸入50%氧化亚氮与50%氧混合气体。先将两种气体按1∶1比例加压装入钢筒内,钢筒口连接一个能随产妇呼吸而启闭的自动活瓣,再用螺蚊管接至面罩供产妇吸入。宫缩开始,产妇即将面罩紧贴口鼻,作3~5次深呼吸,宫缩消失后移开面罩,反复吸入至宫口开全。第2产程行会阴切开术前,用1%利多卡因行阴部神经阻滞。对照组产程中未采用镇痛方法,行会阴切开术时的局部麻醉方法同镇痛组。
  3.疼痛分级: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4级:0级:无痛,安静合作;1级:轻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2级:中度疼痛,难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3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
  4.观察指标:临床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记录孕妇用药后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不适主诉及程度。
  5.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二、结果
  1.两组孕妇镇痛效果比较:产痛程度表现为0~1级为有效,镇痛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组别 总列数 0~1级 2级 3级
例数 百分比
(%) 例数 百分比
(%) 例数 百分比
(%)
镇痛组 200 180
90
18 9
2
1

对照组 100 9 9 68 68 23 23

  2.两组产程及分娩方式比较:镇痛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手术产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比较


组别 总
例数 总产程
(h,±s) 分娩方式(例数) 手术产率
顺产 钳产
助产 吸引器
助产 剖宫
产 (%)
 镇痛组 200 6.18±3.13 168
7 3 22 16
 对照组 100 7.23±3.45 75 6 3 16 25

  3.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镇痛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0例,4~7分12例,≥8分188例,新生儿窒息率6%。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0例,4~7分9例,≥8分91例,新生儿窒息率9%。
  4.羊水粪染率、产后出血量及产妇用药后的反应情况:两组羊水粪染率分别为18%和16%,产后出血量分别为(210±24) ml和(196±35)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出现轻度头晕32例,轻度嗜睡24例。
  三、讨论
  1.氧化亚氮镇痛原理:目前国内用于分娩镇痛的方法主要有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及静脉用药等,这些方法都是侵入性用药,有些产妇因害怕打针或腰穿而心存顾虑。椎管阻滞必须由麻醉师或具备麻醉技能的产科医师施行,技术要求较高,临床上常规应用有一定困难。采用50%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分娩,临床观察镇痛有效率为90%。此法操作简单,产妇经过几次操作便能自己掌握,显效很快,吸入20 s即产生镇痛作用,失效也快,停吸后氧化亚氮很快经肺泡排出,因此,不用担心氧化亚氮残余效力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产妇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能与医务人员合作。氧化亚氮气味微甜,不刺激呼吸道,产妇乐于接受。
  2.氧化亚氮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产程缩短约1 h,手术产率显著降低,分析原因是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低氧对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异氟醚MAC的
    一氧化氮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
    起搏前后内皮素 一氧化氮研究的进展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氧化离子水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及毒性
    一氧化氮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
    一氧化氮与雄激素在阴茎勃起中的作用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