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哺乳期妇女骨量变化的临床观察

李京荣 张燕荷 袁艺

  骨质疏松症好发于女性,哺乳对骨量的影响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妇女哺乳期骨密度(BMD)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了解哺乳对妇女骨量的影响,为防治妇女骨丢失和加强哺乳期保健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1997年4月至5月在我院分娩的60名居住北京市的产妇,年龄24~34岁,单胎初产,孕37周+4~41周+6,无妊娠合并症及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依据哺乳时间分为4组,A组:未哺乳(7例),B组:哺乳3个月内(8例),C组:哺乳3~6个月(7例),D组:哺乳>6个月(38例)。哺乳频率以产后前3个月最高,B组4.9次/天,C组6.1次/天,D组7.3次/天,随产后时间延长,哺乳频率减少。4组平均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方法:4组妇女均于产后3天及3、6、12个月测量腰椎及股骨近端BMD。在产前3天及产后3、6、12个月测雌二醇(E2)、泌乳素(PRL),同时进行钙摄入量调查。(1)BMD:以美国Lunar公司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第2~4腰椎(L2~4)及右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BMD(g/cm2),重复测量误差<1%。(2)血E2、PRL:于检查日8~9时抽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20℃冻存,采用美国汽巴-康仁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免疫药盒及免疫测定仪,分批测定,批间误差E2为6.41%、PRL为5.79%,批内误差E2为8.61%、PRL为7.96%。(3)钙摄入量:记录3天饮食,采用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提供的营养软件计算钙摄入量。
  3.统计学方法:以4组妇女于产后3天测量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为基线值,其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于产后3、6、12个月重复测量BMD,分别与各自的基线值比较,结果以BMD变化的百分数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
  二、结果
  1.产后BMD的变化与哺乳的关系:腰椎BMD,产后3个月B组、C组及D组下降明显(P<0.01),随哺乳频率减少或停止BMD回升,产后12个月BMD接近基线。股骨颈BMD,产后3个月D组BMD下降,6、12个月持续低水平,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股骨Ward三角区BMD,B组在产后3个月下降(P<0.05),C组在产后6个月下降(P<0.01),停止哺乳后回升,但未达基线;D组在产后3、6及12个月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股骨大转子BMD,B组及C组在产后3个月下降(P<0.05和P>0.05),6个月时回升,12个月时接近基线;D组在产后3、6、12个月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而A组在产后3、6、12个月腰椎骨及股骨近端BMD的变化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各组产妇产后BMD变化(%, ±s)


组别 产后
(月) 总例数 L2~4 股骨颈 Ward三角区 大转子
A组 3
7
-0.71±1.14
-1.50±3.64
-0.64±2.82
0.63±1.01

  6 7 0.40±1.69 -2.24±2.42 -1.03±3.12 -0.28±2.26
  12 7 1.60±1.33 3.21±5.42 6.26±5.67 2.96±4.21
B组 3 8 -4.86±1.30*△ -1.94±1.30 -8.21±2.67** -4.26±1.68**△
  6 7 -3.91±1.27**△ -0.77±1.42 -5.82±4.00 -4.40±2.96
  12 6 -1.12±1.48 -1.17±2.30 -3.31±4.28△ -2.07±2.66△
C组 3 7 -6.85±1.08*△ -1.46&plu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育龄期妇女输卵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受
    超大剂量化学药物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
    妊娠期妇女骨量定量超声测定及评价
    哺乳动物的基因组 印记 研究进展
    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颅内出血的护理
    更年期妇女的生理心理变化与调节护理
    浅谈更年期妇女的辨证施护
    孕产期妇女心理护理
    有关于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妊娠不良
    地卡因在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的应
    产后抑郁对孕产期妇女影响的临床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