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32例重度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应用北京万特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依据CT定位,在电钻驱动下,直穿入血肿中心,如血液破入3~4脑室,采用两根针,首先进行脑室穿刺引流减压,而后再进行血肿穿刺;根据复查CT结果血种基本清除后拔针(一般2 d~3 d拔针,如脑室穿刺4 d~6 d拔针)。结果:本组并发肺内感染15例,继发应激溃疡上消化道出血20例,脑心综合征9例,再出血5例均发生6 h内手术病例,合并肾衰2例。其死亡10例,占31.3%;其中出血量120 ml~158 ml死亡3例,出血量90 ml~110 ml死亡5例,出血量60 ml~80 ml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塞。死于脑疝4例,死于肺内感染2例,死于肾衰2例。结论:手术时机实施时间一般为发病后6 h~4 d为主,但如果能做好再出血的防治,手术时机可选择6 h内(超早期治疗),既往病史与术后并发症、继发症十分相关。早期防止并发症是微创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量>60 ml称为重症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在90%以上;传统外科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病死率在80%。我院自2000年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其中重型脑出血32例,病死率31.3%,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和同道共同探讨重度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机及如何防止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岁;既往史有高血压病30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2例;32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浅昏迷15例,中昏迷8例,昏迷伴脑疝6例。所有病例均经脑CT扫描证实,血肿位于基底节区23例,脑叶部位4例;丘脑出血5例,其中破入脑室18例;所有病例均有脑室受压,中线移位。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最小量60 ml,最大量158 ml;(60 ml~80 ml)16例,(90 ml~110 ml)11例;6 h~24 h 16例,24 h~72 h 9例。
  1.2  治疗方法  应用北京万特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依据CT定位,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长度适宜的穿刺针,在局麻下钻通颅骨,并用穿刺针穿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直径3 mm不锈钢穿刺针固定在颅骨上,顶端用盖帽封死,侧孔接引流管,轻轻抽吸血肿。若血肿为液态,则可被缓慢抽出;若为固态血肿,可取下盖帽,放入针型血肿粉碎器,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粉碎液化部分血肿后引流,并向血肿腔内注入含有尿激酶5万U及肝素12 500 U和生理盐水共3 ml,保留4 h,放开引流;对于血肿较大者,血肿粉碎液化每天反复进行2次~3次,血肿破入脑室,3~4脑室全灌注者采用两根针,首先进行脑室穿刺引流减压而后再进行血肿穿刺,其血肿液化剂只选用尿激酶,根据复查CT结果,血肿基本清除后拔针(一般2 d~3 d拔针,如脑室穿刺4 d~6 d拔针)。术后并发症及继发症:本组32例,并发肺内感染15例;继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20例;脑心综合征9例;再出血5例均发生在发病6 h内手术病例;合并肾衰2例(均有糖尿病史)。
  2  结果
  本组32例成活22例,占68.7%;死亡10例,占31.3%;其中出血量达120 ml~158 ml死亡3例(其放弃治疗1例),出血量90 ml~110 ml死亡5例,出血量60 ml~80 ml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于脑疝4例,死于肺内感染3例,死于急性肾衰2例。有1例基底节大面积出血158 ml破入脑室发生脑疝,在发病4 h后行微创术后脑疝已消失 ,病情明显好转,甚至处于昏睡状态,6天后放弃治疗出院。本组32例术中及术后再出血5例,分别用单纯抽吸术和血肿液化剂时引起新鲜血流出时,经用肾上腺素0.5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诺和灵R配合自拟泽泻汤抢救DKA伴高钠血
    舒乐助产1682例临床分析
    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
    微创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2例报道
    249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分析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512例临床报告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312例分
    45例重度创伤病人ICU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并发膀胱结石32例
    综合医院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操作3286例临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2例分析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42例临床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