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关键词】  骨板治疗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选择本院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以下简称LCP)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20例,19例获得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病例,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0~85岁。右侧15例,左侧5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6例,跌伤14例。根据Neer 分型,2部分骨折为8例,3部分骨折为12例。合并有心、肺、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内科疾病有18例。本组病例均经X摄片证实明确诊断和分型。入院后即予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同时给予消肿、止血药、患肢悬吊制动等治疗措施,作好术前准备。

    1.2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或气静复合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肩垫高,采用三角肌内侧缘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通过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显露肱骨近端,注意保护关节囊和肩袖的血运,牵引肱骨远端进行骨折复位。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接骨板,克氏针临时固定,术中用C臂X线机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然后以皮质骨螺钉将接骨板固定于肱骨干,用导向器向肱骨头内打入不同方向锁定螺钉,修复关节囊及肩袖。术中活动肩关节的稳定情况。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置负压引流管1根,关闭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将患肢固定于屈肘90°位,悬吊固定于胸前,2~3天 后行患侧肩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19例获得随访,1例患者因患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而死亡。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在随访病例中切口呈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后摄X线片复查位置满意,无螺钉退出、钢板松动及钢板断裂等情况发生。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参考Neer评分标准  总分为100分。 疼痛为35分,功能使用情况为30分,活动范围为25分,解剖复位为10分。总分大于89分为优,大于80分为满意,大于70分为不满意,低于70分为失败。结果本组病例优18例,满意为1例。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手术必要性: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目前常用有2 种分型法,即Neer分型和AO分型[1]。 Neer(1970年)是根据肱骨近端四个解剖标志点,以解剖颈、外科颈、大结节、小结节为基础,根据各部位之间的相互移位来进行分类。当一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即为骨折移位。而不是考虑骨折线的多少。将骨折分为四部分骨折。1部分骨折是指骨折一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位小于1cm或成角小于45°。2部分骨折是指某一主要骨折块与其他3个部分有明显的移位。3部分骨折是指有两个主要骨折块彼此之间以及两部分之间均有明显的移位。4部分骨折是肱骨上端4个主要骨折块之间均有明显移位,形成4个分离的骨块。此种分类方法包含有骨折解剖部位、骨块移位的程度和不同组合等因素,可对肱骨上端不同种类骨折,并可提供肌肉附丽对骨折移位的影响和对肱骨头血循环状况的估计。从而可更加准确地判断和评价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以便指导选择更合理的方法。目前多为临床所应用。 对于1部分骨折和大多数2部分骨折因骨块间没有明显的移位和成角畸形,周围有一定的软组织相联,骨折比较稳定,可首先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而3部分骨折和4部分骨折,肱骨头多与软组织分离且多发生较大移位和旋转,加上广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故很难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要求,因此有手术的必要性。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争取理想的复位,尽可能保留肱骨头的血循环供应,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能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要求坚强的固定但不能过多的破坏肱骨头的血供及肩袖的功能。肱骨头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以往多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丝、钢板等。克氏针、钢丝、螺丝等固定方法,虽创伤小,但固定欠牢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
    关节镜下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膝关节周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
    腓骨内固定加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复杂P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与保守治
    经皮微创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