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横窦骑跨性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脑膜外血肿


      横窦骑跨性硬脑膜外血肿为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少见的特殊类型,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诊断率已明显提高。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笔者处理这类病人2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8例;年龄5~62岁,平均31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9例,跌倒伤4例,打击伤3例。着力部位均为枕部。受伤后短暂昏迷15例,持续昏迷3例,无昏迷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小时~6天。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14例,9~12分11例,3~8分3例。头痛21例,呕吐14例,视乳头水肿4例,颈项强直10例,锥体束征5例,眼球震颤4例,瞳孔改变2例,呼吸改变1例,枕部头皮挫裂伤或/和血肿24例,外耳道出血11例,脑脊液耳漏10例,Bettle征7例。

    1.2 影像学检查:28例行头颅CT扫描(其中10例行颅骨CT三维重建),均为偏侧硬脑膜外血肿骑跨横窦上下,血肿量10~58ml。合并额颞叶对冲性脑挫裂伤、硬脑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积水5例,枕叶硬脑膜下血肿4例,小脑挫裂伤3例,枕骨骨折或人字缝分离24例,颅内积气7例。

    1.3 治疗方法及结果:保守治疗6例,手术22例。选用血肿同侧向幕上延伸的枕下中线旁垂直切口,根据血肿大小及分布采取不同的开颅方式,其中幕上骨窗5例,幕下骨窗7例,幕上下双骨窗5例,幕上骨瓣加幕下骨窗3例,幕上钻孔幕下骨窗2例。出血来源于横窦10例,骨折线处板障渗血4例,脑膜血管出血3例,原因不明5例。本组无死亡病例,3个月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25例,中残2例,重残1例。

    2 讨论

      横窦骑跨性硬脑膜外血肿系枕部直接着力外伤所致,多数伴有枕骨骨折。骨折线越过横窦,引起静脉窦、脑膜血管出血,或骨折线处板障渗血形成血肿骑跨于横窦上下。由于出血多为静脉窦损伤引起,加上横窦区硬脑膜与颅骨内板间连接较紧,故血肿的形成和发展较典型幕上硬脑膜外血肿慢,临床症状一般以亚急性表现为主。部分因血肿迅速增大压迫横窦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急性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该类病人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对冲性脑挫裂伤,临床症状与体征常不典型,除了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外,多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本组10例病人临床症状初始较轻微,受伤时无原发性昏迷,随着血肿增大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5例病人仅因伤后枕部肿胀就诊,入院时GCS15分,并无其他不适。因此,对枕部有受伤史,伤后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特别是剧烈头痛、呕吐、Bettle征阳性者应考虑后颅窝血肿的可能,要及时行头颅CT扫描[1]。如首次CT扫描发现或怀疑枕骨骨折时,可行颅骨CT三维重建,进一步确认有无颅骨骨折。了解骨折在三维空间上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与枕骨横窦沟的关系,为预见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或扩大提供依据。这类病人脑疝发生一般较晚,但一旦出现,病情常急转直下,预后极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复查头颅CT,早期诊断和正确及时的处理是抢救这类病人的重要原则。

      后颅窝的容积相对较小,对占位性病变的代偿能力差,故一旦诊断确定,多数病人需行手术治疗[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部分病人尽管意识清楚, 头颅CT见横窦区有线形或凹陷性骨折伴硬脑膜外少量血肿,但头痛呕吐症状重且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积极的手术治疗常会取得明显效果,这可能与横窦静脉回流障碍的消除或脑膜刺激症状缓解有关[3]。手术多取枕下旁正中直切口,根据血肿大小及分布,幕上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幕下骨窗开颅,于横窦处留一骨桥。此方法主要用于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人,具有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速度快、便于手术切口的延伸和探查等优点,但存在横窦显露不清、骨桥妨碍血肿的清除、遗留颅骨缺损等问题。如在横窦上下各钻2孔,做成跨横窦骨瓣,这样损伤的横窦暴露充分,可在直视下止血,彻底清除血肿后必要时骨瓣复位,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近年来笔者应用经枕上小骨窗入路[4]或幕上钻孔冲洗及幕下骨窗开颅术,治疗亚急性起病伴部分血肿液化者,这些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横窦区硬脑膜外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横窦骑跨性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侧颅底后部骨性标志测量和横窦 乙状窦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