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病因病机探微

【关键词】  安徽省阜南县中医医院内科,安徽阜南 236300

  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炎症或前列腺长期充血所致的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后尿道炎、精囊炎、附睾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尿末滴白,腰骶、少腹、耻骨上、会阴等部位广泛疼痛和不适,以及性功能障碍,不育等。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淋浊、白浊、白淫、肾虚腰痛等范畴,笔者认为其病位在肝肾下焦,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气亏虚,脾胃不足;标实为湿热下注,痰瘀内结,败精滞留。笔者现将其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如下。

  1  肾气亏虚

  慢性前列腺炎之本虚主要表现为肾阴不足,虚火内灼,除慢性前列腺炎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兼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耳鸣,失眠多梦,早泄(亦有阳萎),性欲亢进(亦有性欲减退),不育,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慢性前列腺炎多发于青壮年。因性欲旺盛、过度手淫、经常性交中断、过多性欲思虑、紧张和焦虑、嗜烟酒辛辣或禀质阴虚等导致前列腺充血,不易消退,并日久致瘀。青壮年相火妄动无制,易耗肾阴,肾阴不足则相火妄动,从而导致前列腺充血,瘀血难消。《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曰:“盖相火藏于肝肾阴分,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医宗必读》曰:“心动于欲,肾伤于色……败精流溢,乃为白浊。”火性动易而静难。善养者,修心淡定,则君火静而相火内守。

  阴虚火旺亦是湿热成因之一。《宣明论方·水湿总论》曰:“夫诸湿者,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湿物燥干也。湿病本不自生,因于大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阴虚与湿热相兼,俾治疗相悖而棘手。

  肾主水,具蒸腾气化和泌别清浊之功。少数患者阴损及阳或禀质阳虚,则湿邪易于羁留下焦,盘踞不散,复因肾阳不足,性功能减退,残精败浊易于潴留,并与浊邪相搏,阻遏气机,脉道不利,血络瘀阻,日久不愈,痰积渐生。《灵枢·百病始生》曰:“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慢性前列腺炎以肾虚为主者,直肠指检示:腺体松弛,前列腺按出液少,白细胞略高,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可供辨证时参考。

  2  中气不足

    《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灵枢·本神》曰:“脾气虚则四支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脾胃亏虚是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气短懒言,怠惰嗜卧,食欲减退,大便溏泄,尿末滴白,尿急不尽,尿后余沥,劳后尤重,少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缓弱。部分患者常兼有肾阴不足的病证特点。脾胃气虚,湿自内生,下留于肾。肾阴不足,相火亢盛,上汲脾土之湿以为自救,湿邪留注下焦,郁而蕴热,遂成阴虚合并脾虚湿热之棘手难治之势。《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卫外失司,风寒湿热之邪时常侵袭,内舍肝肾,疏泄与蛰藏均失其能,则精窍不利,小便短赤涩痛。患者得此疾病后,常精神紧张和焦虑,导致肝郁脾虚和心脾两虚,加重病情。该型直肠指检为:前列腺饱满,按压后大量前列腺液排出,排出后腺体松弛,白细胞轻度升高。

  3  湿热下注

  前列腺属中医外肾,为肝经所布。肝肾同主下焦,前列腺的生理功能由肝肾共同所主。其一,精血同源,互相滋生,同盛同衰;其二,肝之疏泄与肾之封藏相互协同,共同完成清液的储存与排泄。肝经绕阴器,抵小腹,故湿热循肝经下注,舍于外肾,导致封藏失司,疏泄乖逆,脂液下流,证见:尿频,尿痛,尿急,白浊多如脂膏,终末尿浑浊,尿末滴白,大便时尿道滴白,舌红,苔黄,脉滑数。朱丹溪曰:“淋病所感不一,或由房劳,阴虚火动也,或由醇酒厚味,酿成湿热也。积热既久,热结下焦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中央性前置胎盘50例临床分析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胃苏冲剂加味治疗慢性肠炎20例
    肝炎灵片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沙坦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慢性期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应用与婴幼儿慢性腹泻病的关系
    顿服米索前列醇减少妊高征产后早期出血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