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摘要】  方证规范化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优势的需要,是中医学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途径。中医学可以借鉴现代医学以“疾病”为单位的诊疗体系,建立以“方证”为单位的中医诊疗体系。提出可从临床出发,以病人为对象,从《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开始,采用流行病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方证规范化的研究。

【关键词】  方证;规范化;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为当今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在临床诊疗中,循证医学注重证据,这种思想与中医学已在临床运用数千年的方证辨证理论不谋而合。方证规范化的研究可成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契合点。而方证作为方证辨证的核心,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下笔者试对方证研究的重要性及其规范化研究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方证研究的重要性

    11目前中医“证”研究的困境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核心,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证”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由于传统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中医对证的认识,绝大部分都是主观和直观的。中医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首先对中医的证进行规范化、客观化的研究。由于证候自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不恰当,建国50多年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虽然在中医证客观化的研究中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尚未取得重要的突破。因此,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证候客观化的研究。目前我们所研究的“证”,主要是指理证[1],如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等,皆为根据中医脏腑、八纲等理论命名的证。应当说,理证对于阐明中医理论的实质,促进中医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理证存在着一证多义、一证多方、一证多药的不确定性,与临床实际用药缺乏严格的对应性,这对证的深入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中医界有识之士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重视。实际上,在中医学中,一直存在着另一种辨证模式,称为方证辨证,而方证则可能会成为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突破口。

    12方证的概念方证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并有“桂枝证”、“柴胡证”等提法,如“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如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等。后世医家如孙思邈、朱肱、柯韵伯、徐灵胎等对方证均有精辟的论述。日本汉方医家更是把方证辨证发展到了极致,方证辨证至今仍是日本汉方医学的主流。方证即是方剂的临床应用指征,它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的客观的、相对固定的结论。中医理论认识疾病在于识“证”,治疗疾病在于用“方”,方证辨证是将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两个手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辨证模式,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单位和原则性的体现。沈自尹[2]认为:“从广义上说,以汤方辨证亦属辨证范围,故称之为方剂辨证……,以药物的系统——方,来调节病理的系统——证,寻找方剂效应值的一体化,就是方剂辨证的涵义所在。现行中医的各种辨证立法,侧重于从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病状表现、病势阶段、分型等方面辨识疾病过程,旨在探求病体的症结所在。而方剂辨证所探求者,除此而外,还在于探求方药的效能所主及方证的契合关系等……,一定意义上说,它可概括整个辨证施治的内容。”

    13方证规范化研究的意义《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言:“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阴阳五行学说是整个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所以“不以数推以象”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六经、脏腑、八纲、气血津液、三焦等理论无不如此。如果部分脱离甚或完全脱离了中医学理论具体的“象”来研究中医证候,这是不可行的。比如中医学的“脏腑”更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加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方法的规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规范化探讨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规范抗血栓治疗亚急
    我院实行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规范和应
    贯彻落实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的实践和体
    护生护患沟通技巧的规范培训与临床应用
    从 伤寒论 方证看心理失调的中医学诊治
    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中的
    规范静脉输液治疗
    规范护理行为 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规范早晨交接班制度  提高护理质量
    规范护理行为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