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引导性骨再生模型中皮质骨哈弗系统再建及其作用

、80%、90%、95%乙醇逐级脱水及无水丙酮脱水。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丁酯包埋。用JUNG-K型切骨机切出7μm的非脱钙切片,Giemsa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  果

  各对照组X线、组织学检查无区别。观察实验侧骨修复过程时,以隔膜为界,将引导性骨再生修复过程分为膜管内骨再生过程和膜管外骨再生过程两部分。
  一、X线征象
  1.膜管内骨痂:术后1周,膜管内均无再生骨痂。术后2周,桡骨近端附近中见少量骨痂。术后4周,两端均出现骨痂并相对生长,成骨尖端显示外层为一薄层皮质骨,中间为透亮区域的特殊X线征象(图1)。术后10~12周,膜管内两成骨尖端汇合,两侧透亮区域融合,髓腔再通。
  2.膜管外骨痂:术后1周,膜管边缘与肌肉交界处出现外骨痂。术后2~5周,外骨痂逐渐增大。术后6周,外骨痂开始停止生长。随后,外骨痂逐渐缩小,恢复桡骨X线外形。
  二、组织学观察结果
  1.膜管内、外的成骨过程:膜管内成骨过程特点是成骨细胞直接成骨,即从髓腔和哈弗管内来源的成骨细胞直接形成原始骨组织,无软骨组织参与(图2)。这些骨组织不断被髓腔组织吸收,形成了吸收和成骨并存的特殊成骨现象,使膜管内两成骨尖端不断前进,直至两端汇合。膜管外骨修复过程的特点为有软骨组织参与的成骨过程,即来自皮质骨内、外骨膜的成骨细胞与周围软组织相互作用形成软骨组织、原始骨小梁,随后形成成熟的板层骨。这些骨组织也不断被吸收,最后恢复骨干的外形。
 2.皮质骨内哈弗系统再建与膜管内骨修复过程的关系:术后第2周开始,在靠近各成骨组织的皮质骨内均有哈弗系统再建现象,表现为哈弗系统中央管管壁骨溶解、管腔扩大(图3);哈弗系统中央管腔内的成骨细胞与皮质骨外各成骨组织内的成骨细胞相互联系(图4);哈弗系统中央管腔内的成骨细胞与管壁骨细胞相互联系。
  皮质骨内哈弗系统再建现象与其临近的成骨部位有着密切联系。术后2周哈弗系统再建出现在如下的皮质骨区域内:(1)与髓腔内成骨组织接触的部位(图5);(2)与膜管外成骨组织接触的部位(图6);(3)与膜管内成骨尖端接触的部位(图7)。
  引导性骨再生模型骨修复过程中,这种哈弗系统再建活动有着明显的规律性。早期哈弗系统再建主要集中在与各成骨部位邻近的皮质骨区域,如膜管内、外的成骨部位等。随着膜管内成骨尖端的前进,这种再建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其结果使骨修复区域内的皮质骨均失去正常的板层骨结构(图8),表现为皮质骨的板层骨结构被破坏。该现象一直持续到膜管内两成骨尖端汇合。

讨  论

  本实验观察到皮质骨内哈弗系统的再建与其周围的成骨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1)哈弗系统再建过程与周围成骨组织在空间上相对应,如临近膜管内、骨髓腔及膜管外的皮质骨内均出现哈弗系统再建过程;(2)皮质骨内哈弗系统的再建与膜管内的骨缺损修复过程有着时间上相对应的关系,膜管内成骨过程不停止,哈弗系统再建也将继续下去;(3)哈弗系统中央管内的成骨细胞与其周围成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及管壁骨的吸收过程所释放的骨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去除外骨膜对引导性骨再生模型成骨过程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早期后路环状减压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经皮囊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髓治疗单房性骨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
    胫腓骨复杂粉碎性骨折的治疗经验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内毒素处理
    吻合血管超长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严重粉碎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CT引导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
    非洲 马达加斯加儿童慢性骨髓炎的诊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