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非洲 马达加斯加儿童慢性骨髓炎的诊治及转归

【关键词】  马达加斯 慢性骨髓炎

  对于儿童血源性慢性骨髓炎的诊治,由于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临床治疗颇感棘手。就治疗原则而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局部滴注引流、或植骨或肌肉瓣或肌皮瓣转移消灭死腔、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局部制动及全身营养支持等措施,但仍有部分病例临床效果欠佳[1]。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简称马国)儿童慢性骨髓炎仍是一种常见病。我医疗队自2004年11月到2007年10月共收治63 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3 例,男44 例,女19 例;年龄4~14 岁,平均8.6 岁。发病部位:均为下肢,胫骨54 例,股骨9 例。病程8个月~6.4年,平均2年11个月。发病后间断到住地附近诊所或医院给予局部换药治疗,3 例病儿被建议行截肢术治疗,不接受。医疗队所处医院无条件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2  诊断依据  病变骨段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史,局部窦道形成,脓性分泌物排出,入院时局部浓液多有臭味,表浅部位如胫骨前缘可见大小不等灰白色骨裸露,软组织缺损最大者为4 cm×8 cm。贫血者13 例。X线片所见病变骨质硬化、增生、间有不规则的空腔形成,有陈旧性病理性骨折者已畸形愈合,骨壳形成,并包有透亮带下的死骨。

  1.3  手术原则及方法  保留有修复能力的创缘皮肤、有血运的炎性骨和肉芽组织,清除病灶区的死骨,扩大窦道口,制动,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强全身营养等[2]。病灶清除后置管冲洗引流。胫骨部分在不形成病理性骨折的前提下给以扩大窦道口及摘除死骨,将死腔修成口大底小的碗状,髓腔与外界相通。反复使用抗生素盐水冲洗窦底,病灶旁健康皮肤区打孔插滴注管入窦底或相通的髓腔,有血运的炎性骨及肉芽组织不做彻底清除,予以保留。窦道口大者可不安引流管。股骨可根据死骨的位置采用标准入路切开,取出骨片然后置管。

  1.4  术后处理  石膏托外固定预防病理性骨折;全身应用抗生素1周;可根据死腔的大小,用抗生素盐水(盐水500 mL加入庆大霉素5~10支或相同数量的林可霉素即构成抗生素盐水)滴注或局部滴注管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天,或林可霉素0.6 g/天。1周后1天一次或视引流量调整次数和间隔时间。窦道口关闭后坚持滴管注药1周后拔管。

  2  结    果

  经局部及全身支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消失。窦道口关闭、肢体无疼痛并能完成部分或全部生理功能。窦道口关闭时间:2周者1 例,3~4周者19 例,5~8周者36 例,9~12周者7 例。一次手术后关闭38 例,二次者21 例,三次者4 例,每次均见小量死骨块被清除。13周后迁延不愈者5 例,间断复诊换药,其中2 例迁延达6个月自行有死骨排出,总有效率92.6%。

  因语言和环境熟悉程度不够,随访有难度,只能采用窦道复发来院复诊的方法。半年后13 例复发而复诊,发生率为20.3%,但局部分泌物量少,相同方法处理后死骨排出而愈。交通方便的病例保持间断随访21 例,时间为3~19个月,平均7.4个月,其中18 例胫骨者在行走后有肿胀11 例,垫高下肢休息后消失。

  3  讨    论

  3.1  当地概况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简称马国或马岛,地处印度洋西海缘,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遥遥相对。岛内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经济状况欠发达,国民营养状况相对较差,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赤脚和穿短裤是山区儿童大众装束,登高上树是他们的较多活动,下肢易受损伤。岛内缺医少药状况普遍存在。在儿童中骨髓炎发病数量多,治疗不及时,入院前专科诊治较晚,病程自然发展易演化为慢性改变。临床观察见抗生素使用不及时不广泛、耐药菌群少,细菌对青霉素、氨基甙类、磺胺类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非洲 马达加斯加儿童慢性骨髓炎的诊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